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上册 2.3 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读教学案(无答案)(新版)粤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上册 2.3 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读教学案(无答案)(新版)粤教版

ID:47954434

大小:46.3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9-11-09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上册 2.3 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读教学案(无答案)(新版)粤教版_第1页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上册 2.3 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读教学案(无答案)(新版)粤教版_第2页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上册 2.3 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读教学案(无答案)(新版)粤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上册2.3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读教学案(无答案)(新版)粤教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的概念、公式及估算方法;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了解五个地形部位的等高线的形状特点,并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进行识别;了解五种地形的海拔高度和地面起伏特征,以及等高线分布特点;识别地形图上的五种主要地形。二、过程与方法。学会相对高度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能力;初步学会制作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五个地形部位的判读方法和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的判读方法,培养学生观察

2、能力、综合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读图、量算等方式,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帮助学生树立客观世界物质运动变化的观点,引导学生体会地理学习中科学方法的运用;通过读图、制作和判别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引导学生体会地理学习中科学方法的运用。学时重点相对高度的计算;等高线的判读方法;五种地形部位的判读方法。学时难点等高线的绘制方法;山脊和山谷的判读方法。教学活动【导入】课前复习1、地图三要素:         、          、                ;2、没有经纬网和指向标的地

3、图,通常是采取                   确定方向;3、比例尺=            ;4、下列四幅地图的图幅大小相同,其中比例尺最大的是(   )A、世界地图       B、中国地图       C、广东地图         D、广州地图【导入】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第33页至36页,《地理图册》第16页,完成以下内容。(5min)1、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      高度,也叫     。2、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       高度。3、课本第33页活动。4、等高线是地图上    

4、 高度相同点的连线。5、课本第34页活动。6、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的地方,表示坡度    ;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坡度     。7、课本第35页活动。8、等高线形态与不同山地部位:(1)内高外低的闭合曲线的中心部位表示          ;(2)等高线向低处凸出的部位表示                ;(3)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部位表示                ;(4)相邻两山顶之间的相对低缓的部位表示        ;(5)多条等高线重合的地方表示                  ;(6)外高内低的闭合曲线的中心

5、部位表示          。9、课本第36页活动。【讲授】海拔与相对高度的判读地面高度的计算1、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      高度,也叫     。2、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       高度。3、完成课本第33页活动。500米表示                                    ;1000米表示                                   ;1500米表示                                   。【练习】练一练

6、1、A点的海拔为1000米,AB两点的相对高度为200米,则B点海拔为(  )A、800米   B、1200米   C、800米或1200米   D、无法确定2、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我国陆地最低的地方吐鲁番盆地海拔为-155米,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A、8693米  B、9003米        C、8690米         D、8999米【活动】认识等高线1、等高线是地图上       高度相同点的连线。[活动]观察课本第34页,认识等高线的制作方法。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的地方,表示坡度;等高线稀

7、疏的地方,表示坡度。3、小组讨论课本第35页活动1。【活动】认一认观察下列图片,完成自主学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