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C患者监测与护理常规

DIC患者监测与护理常规

ID:47925746

大小:43.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9-11-05

DIC患者监测与护理常规_第1页
DIC患者监测与护理常规_第2页
资源描述:

《DIC患者监测与护理常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DIC患者监测与护理常规【概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许多疾病发展过程中一种严重的并发症,是以特定的始动因素作用而导致机体微血管内广泛微血栓形成,并继发纤溶蛋白溶解系统亢进为特征的获得性全身性出血综合征。【病因】: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妊娠并发症,创伤与手术,休克,其他。【病理生理】:DIC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高凝血期,为DIC发病早期;低凝血期;继发性纤溶期,为DIC后期。【临床表现】1.临床分型:根据起病缓急和演变,可将DIC分成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型。2.临床表现1)出血:是急性和亚急性DIC最突出的临床表

2、现,见于80%以上的病例。DIC常见的死亡原因为肺出血和颅内出血。2)休克:表现为一过性血压下降或难治性休克,可发生于明显大出血前,休克程度与出血量可不成比例。3)微血栓形成和栓塞:微血栓形成是DIC最基本的病理改变,易被忽视,却是威胁患者生命、病死率高的关键环节。临床可表现为周围发绀、皮肤坏死、肢体坏疽,也可表现为相应的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且可以多个脏器或系统同时受累,表现为MODS。4)溶血:临床表现为黄疽、贫血、腰背酸痛、血红蛋白尿等。【诊断要点】1.易致DIC的基础疾病:如感染、恶性肿瘤、病理产科、大型手

3、术和创伤等。2.有以下2项以上的临床表现1)严重或多发性出血倾向。2)不能用原发病解释的微循环障碍或休克。3)广泛性皮肤、黏膜栓塞、灶性缺血性坏死、脱落及溃疡形成,或不明原因的肺、肾、脑等功能障碍或衰竭。4)抗凝治疗有效。3.实验室检査符合条件【治疗】1.原发病的治疗:消除诱因,切断DIC的启动环节。去除病因是DIC治疗的根本措施。尽早抗休克、抗感染、纠正酸中毒、解除微动脉痉挛、及时清除子宫内容物、抗肿瘤治疗等。2.抗凝治疗,包括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抗凝血酶Ⅲ、其他抗凝药物。3.补充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新鲜血、血

4、浆、冷沉淀、凝血酶原复合物、维生素K,等。4.纤溶抑制剂的应用:在DIC早中期不主张使用,常用的有氨甲环酸、对竣基氨苄、抑肽酶等。5.其他抗凝剂的应用:如复方丹参注射液、右旋糖酐、阿司匹林等,一般作为辅助用药。6.肾上腺皮质激素的运用:对于感染性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并发的DIC,在原发病治疗需使用时应在肝素抗凝的基础上使用。原则上一般不予采用。7.重要器官的维持和保护:DIC的治愈率在50%~80%,死因多为MODS。因此,维持和保护重要脏器的功能是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措施。【主要护理诊断】1.组织灌注不足与凝

5、血及出血有关。2.气体交换受损与心输出量减少、组织缺氧、呼吸型态改变有关。3.疼痛与组织缺血及侵人性操作有关。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摄入减少和机体消耗增加有关。2.焦虑/恐惧与疾病本身严重及担心预后有关。3.潜在并发症压疮、MODS。【护理目标】1.维持适当的组织灌注和心排血量。2.肺通气可以满足组织氧合的需要。3.感到舒适,没有疼痛。4.焦虑/恐惧情绪得到缓解或消失。5.无压疮等并发症发生。6.未发生MODS或MODS得到有效控制。【护理措施】1.维持生命体征平稳:危重患者应安置在ICU病房,病室内保

6、持温度22〜28T,湿度70%左右,保持空气新鲜和良好通风。予吸氧,保持气道通畅,必要时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鼓励患者有效咳嗽、深呼吸,必要时行呼吸治疗训练或予排痰仪辅助排痰。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感染,密切观察与感染有关的迹象。2.预防和去除病因:如感染、妊娠并发症、休克、溶血反应、过敏、中暑、冻伤等,避免机体启动DIC的链式反应。尽早抗休克、抗感染、纠正酸中毒、解除微动脉痉挛、手术清除脓肿,清除子宫内容物(死胎、残留胎盘)抗肿瘤治疗等。3.密切观察病情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动态评估和记录,做好

7、生活护理,预防压疮的发生并满足患者日常生活所需。2)密切观察患者疼痛的部位、密度以及性质,仔细评估,并给予适当的措施进行缓解。侵入性操作前给予止痛药物以缓解疼痛。3)严密监测各脏器的功能,防止MODS的发生。4.抗凝治疗的护理1)观察和记录a)密切观察生命体征;b)出血、栓塞和微循环障碍是否好转或加重,关注实验室检查结果,为肝素的进一步使用提供参考;c)出血加重,凝血时间等指标明显延长时应立即停药观察4〜6小时,必要时应用药物对抗肝素,并视病情决定是否补充血小板及凝血因子。2)停药的护理a)出血停止、休克纠正、器

8、官功能恢复、实验室指标恢复;b)时,遵医嘱停药;停药前肝素应逐渐减量,停药后仍需;c)密切观察,以防复发。3)营养支持:为患者提供足够的营养支持,如果允许,尽快通过胃肠内给予,以尽早恢复胃肠黏膜的功能,防止肠道菌群移位及胃肠功能紊乱。关注反应营养的各项指标。4)心理护理:评估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反应以及焦虑的程度,整个社会支持系统。维持良好、开放的沟通渠道,形成支持性的环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