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技术课程论文

MM技术课程论文

ID:47874184

大小:125.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11-15

MM技术课程论文_第1页
MM技术课程论文_第2页
MM技术课程论文_第3页
MM技术课程论文_第4页
MM技术课程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MM技术课程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MM技术课程论文————————————————————————————————作者:————————————————————————————————日期:2河南理工大学《M2M技术》课程论文M2M的移动通信优化技术2专业班级:物联网专业****班学号:*******姓名:***日期:2016年12月28日 21 摘 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日益提高,如何构建一个以“无处不在的网络”为目标的泛在网络社会成为许多国家的政府、学术界以及运营企业高度关注的课题。2015年两会期间,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是竞争高地。要实施高端装备、信息

2、网络、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等重大项目,把一批新兴产业培育成主导产业。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国家已设立400亿元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要整合筹措更多资金,为产业创新加油助力。M2M被正式纳入国家《信息产业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中长期规划纲要》的重点扶持项目。目前欧洲M2M市场已比较成熟,产业链较完整。在亚太地区,日本和韩国的M2M市场发展较快,在中国,各通信运营商都在紧锣密鼓地制定计划或将其推广。M2M无线

3、应用正生逢其时,通过无线技术将泛在网络的基础单元——将人类社会的有形物资连成网络,实现以人为本,所有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连接。随着物—物(M2M)通信业务的快速发展,传统传感器网络承载M2M业务面临越来越多的局限性和挑战,急需将传感器网络和移动通信网络相结合,发挥移动通信覆盖广、可靠性高、传输延迟小等特点,形成分层移动M2M网络。本文也对3GPP在M2M优化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做了简单介绍。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和移动通信的结合,既是无线传感器网络产业发展的需要,也是移动通信产业发展的需要,如图1所示,这种结合可以解决两个产业的诸多发展瓶颈,大大扩展两个产业的业务应用领域,

4、带来很多新的机遇。   图1无线传感器网络和移动通信的结合  2移动M2M通信系统架构9  如图2所示,基于移动通信系统的WSN网络可以灵活支持各种规模的WSN网络。可以由WSN节点通过有限的分层汇聚构成一定规模的WSN网络后,通过具有移动终端功能的WSN网关回传到移动通信系统。也可以由移动基站直接连接具有移动终端能力的传感器,此时这些传感器既是WSN节点,也是WSN网关。这种结构完全不需要WSN节点之间的自组网,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传输延迟,支持对实时性要求很高的监控应用。移动终端(如手机、笔记本电脑)本身如果具有传感器功能,也可以作为WSN节点和WSN网关使用,构建个域WSN网络。 

5、   图2与移动通信网络结合的WSN网络 3移动M2M系统优化方向  现有的3G,LTE移动通信系统从其最根本的设计需求上讲是解决人与人(H2H)通信,尽管随着技术的发展其自身在不断地完善和演进,但由于没有针对M2M通信特点进行优化,仍难以完全适应M2M业务复杂的应用环境,无法满足海量M2M接入的需要。因此为了适应M2M业务的需求,需要在如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3.1M2M新型终端类型的优化  目前,无线通信系统的终端类型是按照H2H终端的需求定义的,即“底端手机”和“高端手机”,尤其是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系统,终端能力呈上升趋势。具体参数包括:  (1)射频频带:通常要求支持十几个频点。

6、  (2)多种带宽处理能力:如5MHz,10MHz,20MHz。  (3)多天线处理能力:最大支持4个天线端口的MIMO接收。  (4)数据吞吐量能力:最大支持100Mbit/s以上吞吐量。  (5)缓存大小:通常支持很大的缓存。9  (6)异频和异系统切换组合。  M2M终端可能是很低成本、很低耗电、很低移动性的海量终端,因此M2M终端支持更少的射频频带、更小的带宽处理能力、更简单的多天线处理能力、更灵活的吞吐量能力和缓存能力、更简单的移动性、只支持PS域。  3.2M2M功耗降低优化  目前无线通信系统的终端电池寿命通常在2~3天,其高耗电主要是因为终端在空闲状态下需要周期性接收系

7、统广播信道;在激活状态下需要周期性接收公共控制信道,睡眠时间短;需要支持自适应操作的大量测量、反馈、信令;需要支持切换和移动性管理的大量测量、反馈、信令。而M2M终端可能是数据模型单一、周期性发送接收、不需切换和移动性管理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设计更长周期的预定义接收。  (2)设计更长周期的DRX周期。  (3)设计更有效的持续调度策略,最大限度简化测量、反馈和信令。  (4)简化移动性管理,最大限度简化测量、反馈和信令。  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