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7856022
大小:39.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11-30
《(精品)魂系山西之一:黄河文明源山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魂系山西之一:黄河文明源山西 黄河从高山流向大海,从远古流到今天,她特别青睐一方水土,她用她那深邃的内涵无私地滋润着这方水土。在这里,她孕育了世界上最悠久、最优秀的文明之一——黄河文明。今天,在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中,黄河就是母亲河,那方名叫山西的水土就是中华民族最初的故乡。一、河曲——天下黄河第一曲 高高的巴颜喀拉山孕育出绵亘万里的黄河。它出昆仑,汇洮湟,傍大漠,驱流沙,入河口,穿峡谷,七回八转,浩浩荡荡,在偏关老牛湾撞开了山西的大门,继而奔腾南流,在河曲奏响了华夏文明第一曲。●黄河九曲十八
2、弯,仅有河曲因“曲”而得名 黄河九曲十八弯,仅有河曲因“曲”而得名——河曲,河之曲也。黄河由内蒙古河套流到老牛湾,折向南行,在河曲境内出现了一个巨大的马蹄形弯曲河段。 河曲县城处在一个非常特殊而又有趣的地理位置:她位于黄河之东,隔河相望,西南是陕西,西北是内蒙古,古时有“雄鸡一声闻三国”之说。这里有多处的仰韶、龙山文化遗址,大量的青铜器,秦汉古墓,唐宋古建,金元珍藏以及及明代长城和数以千计的文物古迹。她还是农业文明与游牧文明的结合地,因此她的历史也是一部不同文明的相互兼容史。 河曲的自然风光也是非常迷人的,高原紫
3、塞却又有着江南水乡的风光。古往今来,山曲对唱,渔歌互答,形成了高原水乡、塞上江南的独特景象。今天,人们来到这里,依然可以领略到古朴、原始的生活气息,领略到未被污染的黄河文明。●娘娘滩,万里黄河上唯一可以住人的岛屿。来到这里,你会忘掉尘世间的烦恼,乐不思返。娘娘滩是黄河上的一颗明珠,这里的每一根草,每一把黄土,每一块石子都记载着动人的传说故事 娘娘滩位于河曲县城北的黄河中流,黄河水到此一分为二,绕岛东西两侧而下,娘娘滩突起于两股水流中央,恰似一颗戏弄龙头的宝珠。 在万里黄河之上,娘娘滩是唯一可以住人的岛屿。相传200
4、0多年以前,汉文帝刘恒及其母薄太后,因受吕后陷害,被汉高祖刘邦贬至这座滔天白浪之中的偏僻孤岛,故称“娘娘滩”。这个故事在河曲世代相传,时至今日,还常可从滩头挖出写又“万岁富贵”的瓦片。(太原道注:相关史实请看本站《太原沧桑》之《龙潜太原》) 现在岛上的百姓自称是汉代“龙城飞将”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李广的后裔。他们说当年李广护送薄太后母子至此,见岛上四面环水,两岸青山对峙,景色美不胜收,于是,定居于此。今天岛上人家户户姓李,这倒为后人留下一个说不尽,道不完的传说。 千百年来,住在娘娘滩的人们和睦相处,亲如兄弟,男
5、耕女织,与世无争。至今这里依然是道不拾遗,夜不闭户,仿佛世外桃园一般。●一曲《走西口》,倾倒多少黄河硬汉●呜咽的黄河水,和着妹妹心酸的泪水与哥哥心痛的血水,流淌出震撼人心的《走西口》 踏上这块淳朴的厚土,人们很快会被那一曲曲悠扬动听的河曲民歌所感染。河曲又因这里的人们喜唱山曲而得名,真可谓“户有弦歌新治谱,儿童父老尽歌讴”。 追溯河曲民歌得渊源,早在唐宋时就很流行乐。然而它得真正盛行却在明末清初,缘于这里特殊的地理位置、恶劣的生存环境以及那个不幸的历史年代。 古时,黄河在这一带无桥,晋、陕、蒙三地之间的贸易,全仰
6、赖于黄河之运。河曲县城附近的长城隘口——水西门口外,便成为晋西北的水旱码头。所谓的走西口,就是指走出水西门口,然后登舟过河,外出谋生。 “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男人走口外,女人挑苦菜。”河曲人多地少,十年九旱,明末封建剥削残酷,苛捐杂税严重,农民苦不堪言。于是,他们将希望的目光投向黄河对岸远离家乡的辽阔大地——口外,他们一批一批,一拨一拨地走向口外。 送行的妹妹泪眼汪汪望着渐渐远去的哥哥,多情的哥哥一步一回头望着站在村口、山峁上的妹妹,呜咽的黄河水,和着哥哥与妹妹心酸的泪水,流淌出一曲撼人心肺的民歌《走西口》:
7、 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在难留; 手拉着哥哥的手,送歌送到大门口。 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有话儿留; 走路要走大路口,人马多来解忧愁。 紧紧拉住哥哥的手,汪汪泪水扑洒洒地流。 只恨妹妹我不能跟你一起走,只盼哥哥早日回家门。 然而,走西口的哥哥前途未卜,往往一走便杳无音讯。于是,这首《走西口》便更加凄楚哀婉: 哥哥你走走西口,小妹妹我苦在心头; 这一去要多少时候,盼你也要盼白了头!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 这哪里是歌,这哪里是曲?分明是千千万万个走西口的哥哥与千千万万个留在家乡的妹妹的心灵撞击,是他们
8、生死离别的恋曲,咆哮的黄河来到这里也像受到感染,呜咽着悄悄流去。(太原道注:有关《走西口》参见本站《山西名歌》)●西口,驴背上驮出的文明 走经西口,在朔北大漠颠沛流离的哥哥,有着说不尽,道不完的艰辛与酸楚,他们大部分或抛尸荒漠,或沦落乞讨。 当然也不乏成功者,他们掸落“走西口”路上的一身尘土,带着黄土地原有的淳厚,堂堂正正地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