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的戏曲文明

山西的戏曲文明

ID:45373932

大小:22.62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11-12

山西的戏曲文明_第1页
山西的戏曲文明_第2页
山西的戏曲文明_第3页
山西的戏曲文明_第4页
山西的戏曲文明_第5页
资源描述:

《山西的戏曲文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山西的戏曲文明  戏曲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产物,山西戏曲历史悠久,剧种繁多,享有“中国戏曲摇篮”之美誉。  山西戏曲文明的孕育期  戏曲是由人来扮演人物,以人物故事为主线,通过唱念做打表现手法,配以音乐的一种综合艺术形式。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指出:戏曲“必合言语、动作、歌唱以演一故事,而后戏剧之意义始全。”  山西戏曲作为一种综合艺术,在其形成过程中,与音乐、舞蹈艺术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关系。如晋献公时期,优施就是一位能歌善舞的优人,而师旷是晋国的音乐大师。到了汉代,山西歌舞百戏十分繁盛。运城侯村出土的东汉陶制望楼,就

2、有舞女歌唱表演陶制塑像。这时,还出现了木偶扮人物的傀儡戏。北魏时期的云冈石窟和沁县、榆社等地石刻,都艺术地反映了当时歌舞百戏的演出盛况。在南北朝时期,山西的乐舞表演艺术又有新的发展。北齐兰陵王长恭曾经戴假面具上阵作战,勇冠三军,后以此事编为《兰陵王入阵曲》乐舞。隋唐时代,山西上党、河东、并州、代州等地,相继出现优戏与歌舞戏,当时盛行的《踏摇娘》为经常演出的节目之一。  上述《兰陵王》《踏摇娘》等,是以歌舞来演故事,已具戏剧之雏形。当然,它们的产生是植根于具有悠久乐舞传统,包括三晋在内的北方沃土。同时,由于山西是古代

3、多民族融合之地,也受到了民族之间乐舞艺术交流之水的浇灌。正如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所说:“盖魏齐周三朝,皆以外族入主中国,其与西域诸国,交通频繁,龟兹、天竺、康国、安国等乐,皆于此时入中国,而龟兹则自隋唐以来,相承用之,以迄于今。此时外国戏剧,当与之俱来中国,如《旧唐书?音乐志》所载《拨头》一戏,其最著之例也。”  由上可见,自先秦至隋唐,丰富多彩的民间乐舞艺术,在山西这块富饶的土地上繁衍流变,积淀了深厚的艺术素养,为山西戏曲文明的形成提供了良好沃土。  山西戏曲文明的初步形成  山西戏曲初步形成于宋金元时期。宋

4、金表演艺术可分为两大类:  一是以社火的装扮、歌舞、说唱为主。这些表演已有简单的故事情节,将歌舞和表演故事相结合。如新绛南范庄金墓出土的社火砖雕乔妇人,新绛北王马村出土的金代社火砖雕竹马舞、丰收舞图像,都可清楚地看到上述形象,不过尚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戏曲。但社火舞队中“装神跳鬼”等形象后来被戏剧所吸收,成为跳判、跳魁星、跳财神等戏剧表演内容。脸谱是社火的灵魂标志和内容,山西戏剧的许多脸谱即来自社火艺人脸谱色彩,并有口诀如:“红为忠勇白为奸,黑为刚直灰勇敢;黄为猛烈草莽绿,蓝为侠野粉老年;金银二色色泽亮,专画妖魔鬼神判

5、。”不难看出,社火的表演艺术与戏曲的形成有着密切渊源关系。  二是宋金杂剧。歌舞戏原由唐乐舞演变而来,宋金称为杂剧。杂剧的特点是演出形式和内容较前代繁杂,故名杂剧。宋金杂剧已有固定剧本,不过今已失传。宋金杂剧的伴奏乐器,从山西稷山马村的金墓砖雕中可知,有大鼓、腰鼓、笛、拍扳等。随着杂剧的发展,山西农村相继出现了露台、舞楼等不同形式的演出场所,说明宋金时代已不同于前代的随地作场表演形式。露台,即上无顶棚的露天平台。今山西高平市西李门村二仙庙露台,原建于金正隆二年(1157年),即为佐证。舞楼,又称舞亭,即建有木结构顶

6、盖的固定演出舞台。山西现存记载这种舞台的碑刻有三通,即万荣县桥上村天禧四年(1020年)《修建后土圣母庙》碑,沁县城关元丰三年(1080年)《威胜军关亭候新庙》碑,平顺县东河村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重修圣母之庙》碑,上述碑刻内容都表明当时山西农村的舞楼已具相当规模,杂剧活动十分活跃。  元杂剧,又称北杂剧,是综合和继承前代文艺形式成长起来的一种新型艺术,而山西为元杂剧的发祥地之一。元杂剧“通常由四折(每折一套曲)组成,有时因剧情需要可加楔子一、二小令穿插在剧中间或剧首。每本杂剧末尾有二、四或八句诗,以结束全剧

7、。”(张林雨《山西戏剧图史》)唱腔通常由正末或正旦一人通唱到底,其他脚色则对白。唱词在音乐上要求严格又富于变化,每只曲有不同名称,不同只曲可联成有序的套曲。伴奏乐器有鼓、笛、拍板等。洪洞广胜寺明应王殿元泰定元年(1324年)《尧都见爱大行散乐忠都秀在此作场》壁画,就是元杂剧演出的形象史证。伴随着元杂剧的兴起与发展,一大批杂剧作家陆续涌现,其中山西籍剧作家有14位,“元曲四大家”山西籍就有三位,即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只有马致远是大都(北京)人。兹将山西14位杂剧作家介绍如下:  关汉卿(约1219―1301),解州

8、人,写作杂剧66种,今存杂剧18种,如《窦娥冤》《鲁斋郎》《拜月亭》《单刀会》等,其中《窦娥冤》为其代表作,王国维说:“即列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宋元戏曲史》)。关氏的剧作成就,奠定了他在中国戏剧史上的地位,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郑光祖,生卒年不详,襄陵人,后寓居杭州,剧作约18种,以《倩女离魂》《梅香》《登楼》负盛名。  白朴(122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