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7842696
大小:103.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1-24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设置论证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设置论证报告一、设置的依据: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的需求是由社会发展大环境决定的,我国的制造业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和全球化发展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人才有极大需求。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种将“机械、电子、信息、控制”有机结合,以实现工业产品和生产过程整体最优化与智能化的“机电一体化”现代高新技术在全球兴起。“机电一体化”高新技术的发展,使传统的机械如虎添翼,有可能超越操作机械和动力机械的范畴,进入智能化、柔性化、信息化、多功能化、全自动化、微机数字化与网络化控制的新时
2、代,不仅极人地解放了人类的体力劳动,还极大地解放了人类的脑力劳动,是人类高度文明的一大进步。因此,“机电一体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工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我国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即863计划将“机电一体化”前沿技术作为国家高新技术重要发展领域,并且初见成效、战果辉煌!按照人事部最新统计预测,“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才是我国教育市场今后儿年急需紧缺的八大最热门专业人才之一;21世纪中国将发展成为世界现代制造业加工中心,“机电一体化”技术正是加工制造业为了适应现代生产环境及市场的动态变化,将微电子技术、计
3、算机技术、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综合应用于制造加工生产全过程的一批高新复合技术群,已形成“机、电、计算机”三分天下的实际格局,是21世纪国民经济发展所急需的优势学科方向。21世纪中国将需要一大批掌握先进控制技术,能从事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智能机器人以及其他新型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的设计、安装、调试、操纵、编程与开发的高素质高技能复合应用型创新人才。因此,21世纪是科技高速发展的世纪,微电子和和计算机的高度繁荣和快速发展,使其已成为当今中国国民经济的第一支柱产业,掌握最新的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
4、技术等,将其融会贯通,将为学生展现广阔的发展空间。据权威部门预计,目前我国机电行业高技能的职业人才奇缺,国家正在花大气力加速机电行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用现代微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改造传统的机械产品,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将为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由于机械电子行业的飞速发展,在我国的各行各业都需要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专门应用型人才,以解决各行业中机械电子系统与设备的开发、制造、应用、管理、维修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设置论证报告一、设置的依据: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的需求是由社会发展大环境决定的,我国
5、的制造业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和全球化发展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人才有极大需求。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种将“机械、电子、信息、控制”有机结合,以实现工业产品和生产过程整体最优化与智能化的“机电一体化”现代高新技术在全球兴起。“机电一体化”高新技术的发展,使传统的机械如虎添翼,有可能超越操作机械和动力机械的范畴,进入智能化、柔性化、信息化、多功能化、全自动化、微机数字化与网络化控制的新时代,不仅极人地解放了人类的体力劳动,还极大地解放了人类的脑力劳动,是人类高度文明的一大进步。因此,“机
6、电一体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工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我国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即863计划将“机电一体化”前沿技术作为国家高新技术重要发展领域,并且初见成效、战果辉煌!按照人事部最新统计预测,“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才是我国教育市场今后儿年急需紧缺的八大最热门专业人才之一;21世纪中国将发展成为世界现代制造业加工中心,“机电一体化”技术正是加工制造业为了适应现代生产环境及市场的动态变化,将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综合应用于制造加工生产全过程的一批高新复合技术群,已形成“机、电、计算
7、机”三分天下的实际格局,是21世纪国民经济发展所急需的优势学科方向。21世纪中国将需要一大批掌握先进控制技术,能从事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智能机器人以及其他新型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的设计、安装、调试、操纵、编程与开发的高素质高技能复合应用型创新人才。因此,21世纪是科技高速发展的世纪,微电子和和计算机的高度繁荣和快速发展,使其已成为当今中国国民经济的第一支柱产业,掌握最新的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将其融会贯通,将为学生展现广阔的发展空间。据权威部门预计,目前我国机电行业高技能的职业人才奇缺
8、,国家正在花大气力加速机电行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用现代微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改造传统的机械产品,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将为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由于机械电子行业的飞速发展,在我国的各行各业都需要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专门应用型人才,以解决各行业中机械电子系统与设备的开发、制造、应用、管理、维修等各种实际应用中的问题。本专业自2001年招生以来,首届毕业生于2003年7月走向社会,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的能力和素质反映普遍良好,基本功扎实,应用能力较强,能够团结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