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下段剖宫产横切口瘢痕处妊娠的临床分析

子宫下段剖宫产横切口瘢痕处妊娠的临床分析

ID:47841137

大小:6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3

子宫下段剖宫产横切口瘢痕处妊娠的临床分析_第1页
子宫下段剖宫产横切口瘢痕处妊娠的临床分析_第2页
子宫下段剖宫产横切口瘢痕处妊娠的临床分析_第3页
子宫下段剖宫产横切口瘢痕处妊娠的临床分析_第4页
子宫下段剖宫产横切口瘢痕处妊娠的临床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子宫下段剖宫产横切口瘢痕处妊娠的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子宫下段剖宫产横切口瘢痕处妊娠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观察、研究分析切口妊娠的不同处理方式。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3月-2010年7月收治的50例患者分切口妊娠的不同类型进行治疗。结果:药物治疗的10例均获得成功,占患者总体20%,手术治疗28例均获得成功,占患者总体的56%,使用手术加上约物治疗12例均获得成功,占患者总体24%。不同方法治疗下均取得良好效果。结论:此病症不是疑难杂症,可以依据患者症状、医师技术水平、医院B超技术、医院科室设施,制定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达到满意治疗效果或者完全治愈。【关键词】剖宫产;切口妊娠;临床分析屮图分类号R71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

2、-6805(2013)32-0049-02剖宫产切口妊娠全称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后瘢痕处妊娠是一种罕见的异位妊娠,并口是剖宫产的远期并发症之一[1]。近几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增高,此病的发生率也在呈上升趋势。此病如果没有及时地发现,那么随着妊娠的继续,绒毛将会粘连并且植入子宫肌层,可能加大临床处理的难度,易在处理中发生大出血;一旦延误诊断和治疗的时间,可能导致失血性贫血,失血性休克,甚至子宫破裂并且进行子宫切除,因此早期及时发现,才是治疗的关键[2]。现对2009年3月-2010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子宫下段剖宫产横切口瘢痕处妊娠患者50例的临床资料及病理资料进行冋顾性分析,现在结果报道如下

3、。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50例患者年龄6~42岁,平均29.6岁;均有刮宫史,均属于子宫下段横切口的剖宫式;剖官产后发病的时间为9个月〜16年,平均3.8年;既往产1次44例,2次6例;怀孕1〜6次,平均怀孕3.2次,使用人工流产1〜3次的18例,3次的32例。50例患者中采用工具避孕21例,官内节育器避孕1例,未避孕28例。50例患者各自都冇停经的情况,停经时间在45〜60d,平均55d;不规则阴道流血的情况在50名患者中部分出现过。42例患者无腹痛的表现,8例表现出轻微的下腹胀痛。经妇科检查发现:39例宫颈外观的大小正常,11例宫颈膨大;15例宫体的大小正常,35例病患宫体增大。1.2

4、方法在子宫下段剖宫产横切口瘢痕处妊娠的治疗方法上,主要是依据于不同的切口妊娠类型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切口妊娠的类型主要分为稳定型和大出血高危型,治疗方法如下。1.2.1稳定型切口妊娠此类型切口表现出停经早孕,常规B超检查发现,无腹痛及阴道流血等自觉症状。在其治疗处理上通常采用如下的方法。第1种方法是药物治方法,即使用B超定位、穿刺注射MTX(50mg/m2)同时配合止血、抗炎、止血、米菲司酮杀胚进行治疗,在B-hCG大幅度下降后,备血情况下行清宫术。第2种方法是手术治疗方法,即直接进行开腹剖宫取胚胎术,局部注射MTX,术中彻底缝合创面、止血,必要时麦角新碱注射止血。1.2.2大出血高危型切口妊

5、娠此类型切口妊娠停经后大量阴道流血,加急B超发现切口妊娠,见血流丰富,伴活动性出血,伴或不伴失血性休克等临床表现。在对其治疗处理上通常是依据其临床表现的不同而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第1种是临床表现出生命体征平稳的特征,则采用方法是手术加上药物治疗的方法,即建立静脉通道,补液、备血、加急行清宫术,如能止血,可予术后配合药物治疗(MTX、米菲司酮)。但是如果出血汹涌,那么可行导尿管放置宫腔,其内充50-60ml液体,压迫止血,如能止血,可待病情稳定后,补充药物治疗(MTX、米菲司酮)。如压迫止血,自引流端仍继续出血,量多,则需加急剖腹探查,创面止血,术中清除病灶,创面缝合止血,严重时需要切除子宫。第

6、2种临床表现为失血性休克,生命垂危的症状,则采用手术治疗方法,即抗休克、补液、输血同时进行,在全麻插管下行剖腹探查术,术屮清除病灶,如能修补、缝合止血,则保留子宫,如病灶范围主,已突破子宫,伴腹腔内大量出血在,显示保留子宫困难,则行子宫全切术,以抢救患者生命。总结起來不同病情情况下所使用的三种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方法、手术治疗方法、药物加上手术治疗方法。在临床上依据病患切口妊娠的情况的不同采取相应不同的措施。2结果此次50例病患的剖宫产相关情况为,剖宫产次数均有1次或1次以上,剖宫产方式均为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至发病的时间最短9个月,最长16年,平均3.8年。50例患者中6例使用注射甲氨蝶吟肌

7、和口服米非司酮相结合进行治疗,使得血hCG下降,但是在B超监测中发现子宫前壁光团显示有增大的趋势,治疗3d后因为阴道大出血而进行急诊子宫切除术,手术屮可见子宫前壁肌层缺如,浆膜层蓝染并且腹腔内没有积血,与剖宫产瘢痕妊娠相符合,子宫没有完全破裂。另外有10例患者在入院后首先进行一次宫颈注射甲氨蝶吟,剂量为50mg,连续口服5d的米非司酮,剂量为每天50mg,并切进行动态监测血hCG逐渐下降,B超监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