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超高产栽培的几个问题

【】水稻超高产栽培的几个问题

ID:47838826

大小:7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2

【】水稻超高产栽培的几个问题_第1页
【】水稻超高产栽培的几个问题_第2页
【】水稻超高产栽培的几个问题_第3页
【】水稻超高产栽培的几个问题_第4页
【】水稻超高产栽培的几个问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水稻超高产栽培的几个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水稻超高产栽培的几个问题水稻屆高产栽培的几个问题在全国农技中心“南方稻麦地区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培训与现场观摩会”上的发言扬州大学、农业部长江流域稻作技术创新中心戴其根2008年6月1日扬州一、水稻超高产的概念所谓超高产是和对于高产而言,即比一•般高产的产量水平更高,故有人把超高产称为特高产、高产更高产或高产再高产。与超高产水稻育种比较,冃前超高产栽培的概念还比较含糊、LI标也不够明确。什么叫水稻超高产栽培,迄今尚无一个统一•的标准和严格的定义。一般有几种解釋:①比对照增产15%以上;②比现有产量增产100-200kg/亩的产量水平;③在冃前生

2、产技术水平下达700kg/亩以上的产量水平。下表是1996年立项的“中国超级稻”育种计划要求的产量指标。农1超级稻品种(组合)产量指标(kg/w)袁隆平院士认为超高产以单位面积的口产量而不用绝对产量作指标比较介适。这种指标不仅通用,而月•便于作统一的产量潜力比较,因为生育期的长短与产量高低密切相关,对牛育期相差悬殊的不同品种要求冇相同或相差很小的绝対产量是不科学的。他捉出超高产的指标是每亩日产稻谷6.67kg(150天生育期,1000kg/亩)o1我们认为,所谓超高产栽培是指在现有高产栽培产最水平的基础上,根据品种的特征特性和各半态区具体的生

3、产条件,最大限度地协调水稻牛产中的各种矛盾,充分发挥其增产潜力,进一步提高产量30%,同吋也尽对能地降低化学品投入和生产成木,实现高额产量水平上的稻米质量安全-与生产高效益和生态环境友好。由于我国不同生态地区水稻半产的条件千差万别,同一品种在不同生态区栽培的产量水平也不相同,甚至相去甚远;即使同一品种在同一生态区不同栽培制度下取得的产量也有较人差别。凶此,我们觉得,将超高产栽培的增产指标,因地制宜地建立在木生态区冋种栽培制度卜•现有最优詁种最高产量达到的相对增产幅度上(如30.0%左右)可能更具有现实意义。这样一来,不同地区就可以根据当地的具

4、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超高产指标,方便示范与实际操作。现以江苏稻麦(油)复种条件下的单季粳稻区为例,常年水稻均产550kg/亩,增产30%,产量可达715kg/亩,其超高产栽培的产量指标因地因栽培制度的不同确左为700-800kg/亩;以此类推,在南方双季稻区其超高产H标可为两季1200kg/亩左右。二、水稻超高产存在的问题(一)超高产不稳定1、超高产重演性差,多数在小面积以及特定年份和生境下取得。2、多数超级稻品种对环境适应性敏感(差)和产量的不稳定性。3、超级稻的区试产量与生产tn(农民皿)的实际产量存在巨人差杲。(二)超高产栽培理论不系

5、统、技术不成熟1、超高产水稻产量形成规律、群体个育诊断指标询未真正掌握。2、超高产较多仍以高投入为代价(高的有机肥和化肥用量,高人工投入精细管理等),超高产与优质矛盾也较突出,技术实用性、经济性上还存在明显不足。3、超高产与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相协调的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尚未确立。三、超高产构成的基木规律我们认为基木规律是以适量的群体穗数与较人的穗型协调产出足够的群体总颖花量,并保持正常的结实率与粒重。从目前各地高产实践看,产量600-700炬/亩田块,每亩颖花数为2400-30002万左右;产量为700-800kg/ujUJ块,每由颖花数为2

6、800-3800万;而我国江苏、福建、云南等地出现的900-1000kg/亩甚至更高的山块,每亩颖花数达到4000-4500万左右,可见产量随颖花量增加而增加。据在江苏实施的60多个水稻千市方的验收结果,其中16个千亩试验方均产达700kg/亩以上,并出现3个800kg/亩超高产试验攻关方(每个连片15亩)。以其中武粳15、常优1号來分析,不同产量等级间差异主要在于亩颖花量(如图1)o在安全结实条件下,群体总颖花量与产量的关系是极显著正相关,表明颖花量越高产量图1水稻不同品种亩颖花量与产量的关系在增加颖花量的两个因素中,理论上增穗或增粒均可超

7、高产,但均以二者协同增长较易实现(表2,3)。表2武粳15产量及具结构(如东县马塘)3表3常优1号产量及其结构(常熟蒋巷)四、超高产栽培途径的选择为了探索超级稻超高产规律与可靠的栽培途径,2005-2006年在扬州大学试验农场地力中等偏上的砂壤土上(前茬小麦450kg/w),以武粳15、常优1号为供试材料,采収稀播旱育秧的栽培方式,以氮肥不同运筹方法为主体,实施了前促法、平衡法、优屮法及常规法四种不同栽培途径的比较研究(表4)o表4超级稻不同栽培途径试验设计4注:5月1H播种,6月5H移栽,叶龄6.5左右,单株茎麋数3—4个。栽插规格:亩穴数

8、为1.48万的株行距为9.0*4.5寸;1.85万穴的为7.2*4.5寸。1、产量及其构成特征由表5知,两个品种均以优屮途径产量最高,较常规对照分别增产了24.6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