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超高产精确栽培的关键技术

水稻超高产精确栽培的关键技术

ID:27539734

大小:398.00 KB

页数:42页

时间:2018-12-03

水稻超高产精确栽培的关键技术_第1页
水稻超高产精确栽培的关键技术_第2页
水稻超高产精确栽培的关键技术_第3页
水稻超高产精确栽培的关键技术_第4页
水稻超高产精确栽培的关键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水稻超高产精确栽培的关键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水稻超高产精确栽培的关键技术张洪程扬州大学农学院一、超高产栽培试验示范的意义(一)世界粮食安全问题的日益突出,作物超高产研究越来越引起国内外的高度重视。我国水稻超高产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1996年农业部启动了“中国超级稻选育及栽培体系”研究项目。近10多年来全国很多农业科研单位纷纷开展超高产研究,育成了一批超级稻品种(组合),并在一定面积上实现了超级稻育种的产量目标。多地报道在数十亩或百亩连片上亩产达到800公斤左右的高额丰产,在云南金沙江干热河谷还出现了亩产1200公斤以上的纪录。(二)超级稻潜力有

2、待配套技术来发挥已育成的超级稻在大面积推广后,一般亩产却仅为500-600公斤,尚有1/3左右的产量潜力并未得到表达。究其基本原因,主要是超级稻超高产形成的规律还没有完全被系统揭示与认识,可重演的超高产栽培实用技术尚未确立,严重地制约了超级稻增产作用在大面积上的发挥。因此,针对超级稻超高产实践中的主要障碍问题进行攻关,建立可指导大面积生产的实用性超高产理论与技术,对提高我国稻米综合生产力与国际竞争力,实现种稻增效、农民增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三)超高产栽培示范是展示区的亮点,水平的标志,带动大面积生产的旗帜

3、,推广工作的抓手。二、超高产栽培的目标(一)规模及产量指标1、规模:50-100亩(不少于15亩);2、产量指标:分稳产型指标(亩产700-750公斤)与创新型指标(亩产750-800公斤),亩颖花量3200-3500万,结实率85-90%,千粒重26-28g。(二)生育指标1、群体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够苗(机插提早1个叶龄期),高峰苗为适宜穗数的1.3-1.4倍(机插1.4-1.5倍);2、最高LAI7.0-8.0,高效叶面积率75-80%,抽穗期保持与伸长节间数相等的绿叶数,成熟期仍能保持3张绿叶(籼稻1-

4、2张);3、亩干物重抽穗期达到800-850公斤,成熟期达到1300-1350公斤。超高产栽培根本在于“强支撑、扩库容、促充实”。结合10多年的攻关实践经验,我们把超高产栽培较为实用的途径(模式)概括为“精苗稳前-控蘖优中-大穗强后”的可量化把握的系统过程(下图),以便于指导生产。三、超高产栽培途径1、精苗稳前。其中最关键的要求是在个体分蘖充分发生的前提下群体能于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准时够苗。同时,还必须提高够苗时的群体质量。根据作者阐明的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前个体分蘖量越多,单株与单茎产量越高的规律,即要求移

5、栽时的秧苗能基本保持叶蘖同伸(靠秧田期精种精播旱(湿)育精管来实现),栽到本田后除因植伤活棵期分蘖较少发生外,有效分蘖80%能按同伸规则发生。以这两方面的精苗指标精确设计出的群体起点数量,并通过合理调控准时够苗,也就能在生育前期各叶龄期稳定地实现设计群体的精准苗数与精良的苗质。2、控蘖优中。控蘖指及时有效地控制无效分蘖,由于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后1-2个叶龄期是群体无效分蘖最集中、最旺盛的发生期,因此必须提前在有效分蘖期适当减肥,同时提前在群体80%够苗时即断水始搁田,从而在无效分蘖旺盛滋生期及时得到有效的控制

6、,使高峰苗数控制在预期穗数的1.3倍左右。这样就为有效茎蘖在生育中期高效生长安排了必要的营养空间。“优中”就是当高峰苗过后提前以较大量的N素等肥料来主攻壮杆大穗的形成,至孕穗及抽穗期分别实现预期的LAI与群体库容量。不仅群体在中期净增干物质积累量500公斤左右,而且群体结构与株型结构均较为合理。3、大穗强后。即以大穗构成大库容的群体来增强后期的物质生产力。由于茎秆节间的伸长、充实以及茎秆上部3张高效功能叶的伸出,总体上均是与幼穗分化发育及形成同步进行的。因此,大穗的形成必然存在着壮秆与高效叶片合理配置的基础,

7、而这三方面的协同形成就为增强后期群体生产力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群体结构基础。同时,以适量大穗来满足超高产所需的库容量,与中穗或小穗构成的群体相比,显着减少了单位面积上所承载的茎秆数、叶片数、穗数,有利于群体内的通风透光,增厚群体光合层,提高群体的光合生产力。另外,适量大穗构成的群体,后期根系活力强,吸肥多,可见根系及其活力也有利于“强后”。由于以上多方面的“强后”因素,就可使抽穗后LAI下降较为平稳,使群体具有较大的光合势,净产出500公斤左右的干物质量,确保大库容有效充实度也较高,达到85%,乃至于90%。为了

8、进一步验证这一途径的可行性,2005年以武粳15、常优1号为供试材料,设置了前促、优中与常规栽培三种途径的比较试验(下表)。水稻三种不同栽培途径处理的设计两个品种“优中”途径的群体库容量与产量均极显著高于“前促”与对照,武粳15与常优1号亩产分别达764.1及752.8kg。不同途径处理群体的物质积累动态,“优中”处理恰好体现了“稳前、优中、强后”模式的特征,移栽至拔节期间亩干物质积累量明显少于“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