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水稻超高产栽培的精确定量化——设计与实现

对水稻超高产栽培的精确定量化——设计与实现

ID:30514407

大小:105.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30

对水稻超高产栽培的精确定量化——设计与实现_第1页
对水稻超高产栽培的精确定量化——设计与实现_第2页
对水稻超高产栽培的精确定量化——设计与实现_第3页
对水稻超高产栽培的精确定量化——设计与实现_第4页
对水稻超高产栽培的精确定量化——设计与实现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水稻超高产栽培的精确定量化——设计与实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水稻超高产栽培的精确定量化——设计与实现丁艳锋1,凌启鸿1,李刚华1,陈书2,石世杰3,黄庆宇,4(1南京农业大学,江苏 南京,210095;2永胜县农业局,云南,丽江,674200,3武进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常州213175,4永胜县涛源农业技术推广站,云南,丽江,674205)摘要:2004~2006年,分别在江苏武进和云南涛源进行水稻超高产精确定量栽培攻关。试验实施前,针对品种(组合)的生育规律、产量形成特性和当地的生态条件,运用精确定量栽培的技术原理,武进试验点粳稻新品种(组合)9746以800kg•666.7m-2为目标,涛源试验点协优107以1300kg•666.7m-2为目

2、标,制定实现目标产量的栽培技术方案。对品种的穗粒结构、播栽期、栽插基本苗数、氮肥用量及运筹比例等关键栽培技术进行了定量化设计,并在试验过程进行了严格的实施。结果表明,武进试验点保证了9746超高产量潜力的表现,平均产量达803kg•666.7m-2,涛源保证了协优107超高产量潜力的表现,实际产量达1287kg•666.7m-2,并创造了世界最高产量纪录。结果认为超高产品种与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结合是该项试验能取得水稻产量新突破的关键,试验实施过程中初步形成的水稻目标产量设计栽培技术具有较好的普适性和可操作性,有利于水稻生产最终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要求。关键词:水稻;超高产

3、;定量化;设计建国以来,我国栽培科学经历了由“经验——定性——定量”的发展过程[1]。劳模经验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高产典型,典型代表“三黄三黑”,通过科学的总结、提炼得到的,据此建立了一些有效的高产模式,同时建立了栽培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作物——环境——措施”三位一体。定性阶段是概念性的栽培规则,数量化的尝试,此时期我国水稻产量处于爬坡上升阶段。现在是定量阶段,通过对水稻生育阶段、个体形态指标、群体形态生理指标、栽培措施等定量化,实现水稻高产超高产。水稻高产超高产水平的要求是水稻个体充分发育、群体数量合理、群体质量达标和措施控制精确,最终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要求[2-4]

4、。为此,我们2005年和2006年分别在江苏武进和云南涛源进行了水稻产量攻关试验。通过对水稻产量及群体动态指标的定量设计,严格实施,以期达到预期的产量指标。1 水稻超高产水平的栽培设计1.1 实施地点及背景试验点江苏常州武进,试验水稻品种9746。该品种在苏南地区适期播种条件下,常年生育期160天左右,主茎总出叶数17.5片,伸长节间6个,播种到抽穗所需≥10℃的有效积温1900℃左右,抽穗至成熟历经55天左右。品种适宜穗数21~23万,每穗总粒数130~150粒,结实率90%~95%,千粒重29~32g。试验点云南省涛源水稻高产示范场,试验品种为协优107。该品种在江苏适期播种条件下,

5、常年生育期150天左右,主茎总出叶数18片,伸长节间6个,播种到抽穗所需≥10℃的有效积温1900℃左右,抽穗至成熟历经40天左右。品种适宜穗数16~18万,每穗总粒数160~180粒,结实率90%~95%,千粒重29~30g。1.2 产量结构设计根据武进试验亩产800kg以上的要求,参照品种常年的结实率(>90%)和千粒重(>30g),设计亩颕花量3000万朵作为超高产试验主攻目标。具体产量结构为:每亩有效穗21万,每穗总粒145粒,结实率90%,千粒重30g,理论产量822kg•666.7m-2。协优107在高产条件下孕穗期每个有效茎蘖平均绿色叶面积为270~290cm2,在涛源最适

6、最大LAI为11,据此推算适宜穗数为26~27万•666.7m-2。参照该品种2005年在涛源表现出的品种特性,确定每穗总粒数195粒、亩总颕花量5000万朵左右、结实率90%、千粒重29g、理论产量1300kg•666.7m-2以上作为高产主攻目标。1.3 群体生育指标设计武进设计群体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N-n=11.5)够苗,高峰苗24~25万,成穗率85%以上。最高LAI为7.5~8.0,高效叶面积75%~80%。抽穗期单茎绿叶数6张,叶长序为倒2叶﹥倒3叶﹥倒1叶﹥倒4叶﹥倒5叶;成熟期保持绿叶2~3张,活熟到老。干物质积累量抽穗期750~800kg•666.7m-2,成熟期15

7、00~1600kg•666.7m-2根据涛源试验产量结构要求和协优107生育特性,设计13叶期(N-n-1)群体够苗26~27万,17叶期(拔节)高峰苗数40~45万,成穗率60%以上。孕穗期最高LAI为11,高效叶面积率75%~80%。抽穗期单茎绿叶数6张,叶长序为倒2叶>倒3叶>倒1叶>倒4叶>倒5叶;成熟期保持绿叶1~2张。按收获指数0.5计,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2250kg•666.7m-2,抽穗期1450kg•666.7m-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