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平逆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平逆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观察平逆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中药(自拟平逆汤)对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胃食管反流病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即中药平逆汤治疗组(12例)及西药对照组(36例)。治疗组服用平逆汤,1剂/日,水煎服。对照组服用奥美拉20mg,2次/日,西沙比利5mg,3次/日,维生BB620mg,3次/日,均为餐前半小时口服。两组患者6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別为90.48%、77.8%o结论:中药治疗组优于西药对照组(P<0.05),中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满意。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中药临床观察目前已经确认胃食管反
2、流病(GERD)是由多种因素所致的上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是抗反流防御机制下降和反流物对食管黏膜攻击作用的结果。笔者近年来采用中药治疗GERD患者,效果良好,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诊断标准:GERD的诊断参照《全国反流性食管病研讨论会》制定的标准[1]o诊断方法:全部病例纤维胃镜检查均见胃内容物间歇涌入食管内,可见不同程度的黏膜粗糙,花斑样或条索状充血,炎症水肿,糜烂、萎缩或溃疡。一般资料:共观察病例78例,均为本院2003年6月〜2008年12月门诊患者,发病时间为1月〜2年。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2例,男28例,女14例,年龄24〜55岁,平均36
3、.8岁,发病时间1月〜2年。对照组36例,男26例,女10例,年龄26〜58岁,平均37.3岁,发病时间1月〜2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o.05),具有可比性。治疗方法:屮药治疗组采用自拟平逆汤:柴胡10g,郁金10g,旋覆花10g,代赭石15g,半夏10g,生姜9g,白及10g,懒瓦楞子15g,枳壳10g,香椽10g,茯苓30g,大枣3枚。偏热者加蒲公英15g,败務草15g;偏寒者加口豆蔻10g,苏叶6g;病久兼瘀者加丹参12g,桃仁6g。每日1齐!J,水煎分2次服,6周为1疗程。西药对照组采用奥美拉醴20mg,2次/R,西沙必利5mg,3次/R,
4、维生素B620mg,3次/H,均为餐前半小吋口服,连服6周为1疗程。疗效判断标准:①显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或基木消失,内镜检查恢复正常或仅见黏膜小范围轻度发红或充血。②有效:症状明显减轻,内镜下仍可见较大范围的充血糜烂。③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变或加重,内镜下无变化或炎症加重。结果治疗结果:治疗组42例,显效30例(71.43%),有效8例(19.05%),无效4例(9.52%),总有效率90.48%;对照组36例,显效22例(61.11%),有效6例(17.77%),无效8例(22.22%),总有效率77.80%。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西药对照组(P<0.05)o例1
5、:患者,男,40岁。于2008年3月2FI就诊。自述反酸、烧心3个月,加重伴恶心,胸骨后隐痛10天。曾在院外自行购药或在诊所诊治(具体用药不祥),症状吋好吋坏,近H上述诸症明显加重,遂前來就诊。症见形体消瘦,面色紫黑,口苦而干,不喜饮水,舌质淡红,苔薄口,脉弦略细。胃镜检查,胃内容物间歇性涌入食管,食管黏膜粗糙,部分充血、水肿明显。诊为GERD,证属肝气郁结,胃气失和,日久兼瘀。治宜疏肝和胃,平逆降气,平逆汤加减:柴胡10g,郁金10g,旋覆花(布包煎)10g,代赭石15g,半夏10g,生姜9g,燉配楞了15g,枳壳10g,香椽10g,茯苓30g,丹参12g,桃仁6g,大枣3枚,冷水煎服,
6、每日1剂,共10剂。二诊:2008年3月13R,自述腹上药后诸症好转,反酸、烧心偶有发作,舌脉同前,前后加扁豆10g,继服20剂。三诊:2008年4月4H,精神明显好转,反酸、烧心等症均已消失,纳食如常,胃镜复查见食管黏膜已恢复止常。讨论GERD在西医治疗上主要是减少胃食管反流,减低反流物酸度,增强食管泵作用,保护食管黏膜。包括…般治疗:床高头低位,减少体位性反流,调节饮食,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药物治疗:用抗酸药、黏膜保护剂及胃肠动力药。中医病名常根据患者的主症来确定,本病(GERD)的主症为烧心、反酸、胸骨后灼痛不适、吞咽困难、咽部不适或异物感等,因此本病可分别属于中医学之“泛酸”、“反胃
7、”、“胃腕痛”、“胸痹”、“嘈杂”、“吞酸”、“噎膈”等范畴。根据《内经》及《医林绳墨》等文献记载“吞酸者,胃口酸水攻激于上,以至咽溢之间,不及吐出而咽下,酸味刺心,有若吞酸之状也”,认为吞酸证与GERD的解剖学概念、病理生理基础相近。关于GERD的病因病机,多数医家认为,本病病位在胃,与肝关系密切,发病多由情志失和、饮食失调所致肝胃不和或脾胃亏虚,胃气上逆,从而出现反酸、暧气、腹满、恶心、呕吐等一系列临床表现,主要病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