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型自行车道骑乘空间对於骑乘者体验之研究

休闲型自行车道骑乘空间对於骑乘者体验之研究

ID:47810936

大小:582.5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20-01-17

休闲型自行车道骑乘空间对於骑乘者体验之研究_第1页
休闲型自行车道骑乘空间对於骑乘者体验之研究_第2页
休闲型自行车道骑乘空间对於骑乘者体验之研究_第3页
休闲型自行车道骑乘空间对於骑乘者体验之研究_第4页
休闲型自行车道骑乘空间对於骑乘者体验之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休闲型自行车道骑乘空间对於骑乘者体验之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休閒型自行車道騎乘空間對於騎乘者體驗之研究-以后豐自行車道為例*張莉欣**陳冠璋*朝陽科技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研究所助理教授**朝陽科技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研究所研究生摘要自行車從十九世紀初發明以來,至今已從交通運輸的角色,慢慢蛻變成休閒運動的角色。從西元1970年代以後環境保護與省能意識抬頭,交通運輸也開始思考綠色運具(GreenMode)的規劃及實施。國外,尤其以歐洲、美國及日本等地,自行車除了當作通勤的交通工具外,在閒暇時刻,騎乘自行車賞景及健身亦逐漸成為休閒活動的主調。因此,在現今環境中,若能多利用自行

2、車取代汽機車交通,除能避免塞車之不便外,並可提供人民另一種調劑身心,強化心肺機能之運動休閒方式,更可在政府推動週休二日後所帶來的休閒風潮,創造新型態休閒風格。安全而舒適的淇成

3、目前國內有關自行車的研究,大多注重於自行車本身的改良設計,或是自行車產業發展與行銷的相關研究,針對自行車騎乘者的研究卻是相當稀少。因此,本研究探討分析休閒型自行車道騎乘空間對於騎乘者體驗,從環境屬性、環境體驗及遊憩體驗的觀點研究,利用問卷的方式了解騎乘者對於騎乘空間之環境相容性、舒適性、趣味性及整體滿意度為主要研究重點。因此本研究探討重點分成(1)探討

4、遊客騎乘時對於自行車道環境屬性認知(2)探討休閒型自行車道騎乘空間騎乘時環境體驗(3)探討休閒型自行車道騎乘空間騎乘時遊憩體驗。關鍵字:自行車道、環境屬性、環境體驗、遊憩體驗、滿意度24緒論目前政府積極推動「挑戰2008年國家發展重點計劃」建立E世代終身學習運動,並在民國九十一年行政院體育委員會所提出的台灣地區自行車道系統規劃與設置計劃。因此,自行車道系統整體規劃不僅繁榮地方交通之建設,近年來也相繼成為觀光休閒及運動體健之新代名詞。ㄧ、研究背景與動機近年來,全世界愈來愈講求環保趨勢,自行車這項無公害、多功能

5、的交通休閒工具,勢將成為現代人的新寵兒。國內積極推動發展自行車休閒運動,隨著休閒運動意識抬頭,使得自行車演變成休閒、健身、運動的休閒運動,國內現有的自行車道系統多屬於地方層級之車道系統,如台東關山鎮公所規劃了環鎮自行車道,部分縣市也陸續規劃有較具規模的自行車道系統如台北市捷運淡水沿線自行車道等,足以顯示出國內自行車休閒運動正逐漸受到重視。目前台灣自行車道系統,依據行政院體委會「台灣地區自行車道系統規劃與設置計畫」及各縣市政府重點法展計劃,已分類為環島性、區域性、地方性等的自行車道系統。在國內爭相規劃自行車專

6、用道路,發展地方觀光產業之際,規劃設計單位大多著重於硬體建設,而較少從環境與遊憩的需求面來進行分析與評估,並也未從遊客實際騎乘空間的整體滿意度來規劃設計。且目前國內相關自行車研究,大多注重於自行車本身的改良設計、自行車產業發展與行銷等相關研究,針對自行車系統對於騎乘者體驗的研究卻是相當稀少,目前尚在起步階段,若能根據此方向深入加以研究,將對自行車活動的發展與推廣有很大的助益。因此,本研究將從騎乘體驗觀點進行研究,調查騎乘者對於自行車道的規劃是否夠安全?是否夠舒適?是否夠有趣?是否夠滿意?本研究期望研究所得之

7、結論,能對未來有意規劃自行車專用道路,發展觀光休閒的單位,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二、研究目的目前發現台灣自行車道系統設置規劃仍有很多的缺施,本研究針對台中縣后豐自行車道系統做騎乘體驗之研究。探討何種自行車道系統規劃之環境屬性及遊憩體驗才能獲得遊客的青睞?試圖從騎乘者體驗感受,來檢驗自行車道系統規劃是否符合環境相容性、騎乘時安全性、騎乘時舒適性、騎乘時有趣性等,最後達到騎乘之整體滿意度。本研究探討重點分成:1.探討騎乘者對於自行車道環境屬性之認知。2.探討騎乘者對於騎乘空間環境體驗。3.探討騎乘者對於騎乘空間遊憩

8、體驗。4.探討騎乘者對於騎乘空間整體滿意度。三、研究範圍本研究主要以台中縣后豐自行車綠廊為主要研究範圍。后豐自行車道是全國第一條利用隧道闢建,起點於國道四號線下方,延線有花樑鋼橋382公尺、九號隧道1273公尺等,沿線有青翠田園景致並且通過雄偉壯觀的大甲溪。因此,本研究將選擇以台中縣后豐自行車道為研究基地進行本研究。四、研究方法及流程24首先針對於研究的背景以及動機進行說明,並定義研究的目的,接下來進行相關文獻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