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物理总复习 第15课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练习

2019版高考物理总复习 第15课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练习

ID:47805037

大小:319.3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15

2019版高考物理总复习 第15课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练习_第1页
2019版高考物理总复习 第15课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练习_第2页
2019版高考物理总复习 第15课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练习_第3页
2019版高考物理总复习 第15课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练习_第4页
2019版高考物理总复习 第15课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练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物理总复习 第15课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练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5课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1.动能、动能定理的理解a.速度、合力与动能的关系(1)(2017淮安模拟,6分)关于物体的动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速度变化,其动能一定变化B.物体所受的合力不为零,其动能一定变化C.物体的动能变化,其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D.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大,其动能一定变化也越大答案:C解析:若速度的方向变化而大小不变,则其动能不变化,故A项错误。物体所受合力不为零,只要速度大小不变,其动能就不变化,如匀速圆周运动中,物体所受合力不为零,但速度大小始终不变,动能不变,故B项错误。物体动能变化,其速度一定

2、发生变化,故运动状态改变,故C项正确。例如竖直上抛运动中物体经过同一点(非最高点)时的速度变化量要大于其到达最高点的速度变化量,但在该点时的动能变化量为0,小于从该点到达最高点时的动能变化量,故D项错误。b.合力做功对动能的影响(2)(2018汇编,6分)下列对动能定理的理解,正确的是(  )A.物体具有动能是由于力对物体做了功B.物体在合力作用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则动能在一段过程中变化量一定不为零C.在某个过程中,外力做的总功等于各个力单独做功的绝对值之和D.如果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那么物体的动能变化量为零答案:D解析:物体运动

3、就会有动能,与有无外力做功没有关系,故A项错误。竖直上抛运动是一种匀变速直线运动,在上升和下降阶段经过同一位置时动能相等,动能在这段过程中的变化量为零,故B项错误。外力做的总功等于各个力单独做功的代数和,故C项错误。物体所受合力为零,则合力不做功,物体动能变化量为零,故D项正确。2.动能定理的应用a.利用动能定理求直线运动中的各类参数(3)(多选)(2016浙江理综,6分)如图所示为一滑草场,某条滑道由上下两段高均为h,与水平面倾角分别为45°和37°的滑道组成,滑草车与草地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质量为m的载人滑草车从坡顶由静止开

4、始自由下滑,经过上、下两段滑道后,最后恰好静止于滑道的底端(不计滑草车在两段滑道交接处的能量损失,sin37°=0.6,cos37°=0.8)。则(  )A.动摩擦因数μ=B.载人滑草车最大速度为C.载人滑草车克服摩擦力做功为mghD.载人滑草车在下段滑道上的加速度大小为g答案:AB解析:作出滑道简化示意图,如图所示,从A处到C处的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有(mgsinθ1-μmgcosθ1)+(mgsinθ2-μmgcosθ2)=0,解得μ=,故A项正确。到B处时载人滑草车速度最大,从A处到B处的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有(mgsinθ

5、1-μmgcosθ1)=mv,解得vm=,故B项正确。从A处到C处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等于重力势能减少量2mgh,故C项错误。在下段滑道上的加速度大小a==g,故D项错误。b.动能定理在平抛、圆周运动中的应用(4)(2015全国Ⅰ,6分)如图,一半径为R、粗糙程度处处相同的半圆形轨道竖直固定放置,直径POQ水平。一质量为m的质点自P点上方高度R处由静止开始下落,恰好从P点进入轨道。质点滑到轨道最低点N时,对轨道的压力为4mg,g为重力加速度的大小。用W表示质点从P点运动到N点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则(  )A.W=m

6、gR,质点恰好可以到达Q点B.W>mgR,质点不能到达Q点C.W=mgR,质点到达Q点后,继续上升一段距离D.W<mgR,质点到达Q点后,继续上升一段距离答案:C解析:根据动能定理得P点动能EkP=mgR,经过N点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向心力公式有4mg-mg=m,所以N点动能为EkN=,从P点到N点根据动能定理有mgR-W=-mgR,即克服摩擦力做功W=。质点运动过程,半径方向的合力提供向心力即FN-mgcosθ=ma=m(θ为半径与竖直方向的夹角),根据左右对称,在同一高度处,由于摩擦力做功导致在右边圆形轨道中的速度变小,轨道

7、弹力变小,滑动摩擦力Ff=μFN变小,所以摩擦力做功变小,从N到Q,根据动能定理,Q点动能EkQ=-mgR-W′=-W′,由于W′<,所以Q点速度仍然没有减小到0,会继续向上运动一段距离,故C项正确,A项、B项、D项均错误。c.多过程中的动能定理(5)(2016全国Ⅰ,18分)如图,一轻弹簧原长为2R,其一端固定在倾角为37°的固定直轨道AC的底端A处,另一端位于直轨道上B处,弹簧处于自然状态。直轨道与一半径为R的光滑圆弧轨道相切于C点,AC=7R,A、B、C、D均在同一竖直平面内。质量为m的小物块P自C点由静止开始下滑,最低到达

8、E点(未画出)。随后P沿轨道被弹回,最高到达F点,AF=4R。已知P与直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μ=,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取sin37°=,cos37°=)①求P第一次运动到B点时速度的大小。②求P运动到E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③改变物块P的质量,将P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