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7751728
大小:884.8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1-10
《2019语文版语文选修第11课《荷塘月色》word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语文版语文选修第11课《荷塘月色》word学案【文本导读】《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7月,那时作者在清华大学教书,住清华园西院。文章里描写的荷塘就在清华园。这一年,中国接连发生了“四二·一”和“七·一五”反革命大屠杀,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朱自清处于苦闷彷徨中。他自己也知道,“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暂时逃避的一法”(《忆佩弦》)。但是他毕竟是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面对黑暗现实,又不能安心于这种“超然”。在《一封信》中他表白说:“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叶
2、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荷塘月色》正是作者自己想“超然”而又想“挣扎”的心迹的真实描摹和生动写照。【作者卡片】朱自清(1898~1948),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文学研究会成员。1922年发表长诗《毁灭》,后又从事散文创作。抗日战争结束后,积极支持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学生运动。1948年8月拒绝接受美国的救济粮,因贫病在北平逝世。其散文风格素朴缜密,清
3、新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著有诗集《雪朝》(与人合作),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文艺论著《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等。【基础荟萃】1.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①蓊蓊郁郁( ) ②敛裾( ) ③鹢首徐回( )④妖童媛女( )⑤脉脉含情( )⑥橹櫂( )⑦霎时( )⑧袅娜( )⑨煤屑( )2.为下列各组字组词①②③④3.近义词辨析①风流·风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幽僻·偏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亭亭玉立·婀娜多姿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点突破】1.整体感知含义,理清思路,说说这篇散文是以什么为线索借景抒情的,使文章“形散而神聚”的。这一线索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变化过程?点拨 思路结构:课文以“背着手踱着”尽情观赏无边的荷塘月色为行文线索,全文呈现出一种圆形结
6、构:从外结构看,作者出门经小路到荷塘复又回来,依空间顺序描写了一次夏夜之游。从内结构看,情感思绪从不静、求静、得静到出静,也呈圆形。结构和内容紧密联系,使得全文读来文气酣畅,浑然天成。情感过程:作者一路写景,也一路抒情,具体记叙了一次月夜游览的经过和情感变化的过程。作者的感情变化是:心里颇不宁静→淡淡的月光下,有淡淡的哀愁→在自然美景中,有淡淡的喜悦→发出“我什么也没有”的感叹→惦念江南,欲超脱而不可得。2.怎样理解“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点拨 一般都认为,这句是“文眼”,确立了全文的感情基调。起首句“
7、心里颇不宁静”,是“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的“片言”,后三句紧接着由此自然地破题,点出“荷塘”与“月色”。因为“心里颇不宁静”,才想起荷塘,继而夜游荷塘。这个“文眼”安在篇首,如一锤定音,为全文定下了抒情的基调。3.文章第四段历来被认为是名家妙笔。这段共描写了哪几种景物?举例说明是如何描写的。点拨 先是写了“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接着写花,白色的,“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再接着是荷香,“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
8、似的”。最后还写到流水,流水脉脉,虽被遮住,不见其形,但留给我们的想象余地是极大的。“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亭亭的舞女”是些高挑有风姿的女郎。“亭亭的舞女的裙”更是给人一种美好、轻盈、动感的联想。这一比喻生动地写出了荷叶出水很高的娇美姿态,洋溢着情趣。由此可见,贴切的比喻可以把所要描绘的景物生动、具体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使事物的特征更加鲜明具体,起到了加深印象的作用。4.“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