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7725249
大小:79.5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9-11-06
《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低效现象地透视与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标准文案对语文课堂低效教学现象的反思(卢芬)对语文课堂低效教学现象的反思【内容摘要】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出现了很多值得我们深思的现象:为提问而提问,为合作而合作,非客观的评价,脱离实际的拓展延伸,使得我们语文课堂出现了“气氛热闹活跃而低效”的结果。【关键词】提问低效廉价延伸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向前推进着,人们的目光进一步聚焦在课堂这块主阵地上。课堂教学呈现出一派新的景象:老师的“一言堂”变成了学生自主合作式的讨论提问,老师干巴的说教变成了图文并茂的幻灯和配乐朗读,老师教态的色厉声严变成了微笑的鼓励和赞许,课堂教学由重“教”向重“
2、学”转变,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步得到落实。但是随着课改的深入,语文课堂教学却出现了一些令人尴尬的教学局面:繁多的问题,淹没了课堂的中心目标;张扬的个性,掩盖了阅读审美的客观标准;学生的频繁活动,取代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上看似热热闹闹,课下却收益颇浅,过于追求推陈出新反而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失去了原有的语文味。笔者就参加的语文教研活动听课的观察,做一些反思总结。一.无度的提问,影响了学生思维【案例】老师上《幽径悲剧》时,在初读后问学生:本文有几个段落?些意见什么事情?然后在学生还没完全理解课文时又问:文革中砍伐藤萝与现在“愚氓毁美”又什么区别?反
3、映了什么现实?接着又是一连串问题让学生忙于应付。当有一个学生提出:“作者这样大肆渲染悲剧有些小题大做时”老师批评该学生是钻牛角尖,使课堂气氛顿时沉闷起来。【对策分析】新课改下“满堂灌”的现象几乎绝迹,课堂上呈现出的是老师和学生“你问我答”、“一呼百应”的热闹景象。然而细看繁荣之下的提问却存在过多不良现象:如案例中所出现的:问题过于简单,不仅使学生的思维习惯不能很好地得到锻炼,而且容易造成学生思维的懒散、信口开河。问题太难过繁,忽视了生成性问题。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还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老师该怎样做到适当适度的提问
4、呢?1.提问要切合学生实际,控制问题难度。教师设计课堂提问要能激发学生思维。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倡要让学生“跳一跳把果子摘下来”。意思是课堂提问既不能让学生高不可攀,也不能让学生唾手可得,而应该让学生“跳一跳”——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后获得正确的结论。如教《桃花源记》时,分析完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安定的社会环境后,可问:你愿意在桃花源居住吗,为什么?讲到“此中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时可问:渔人给桃花源人说了些什么?又为何叹惋?分析“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时还可问:桃花源人为何要说“不足为外人道也”这句话?这些开放性的问题,既能很好地激
5、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又难易适中,且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2.提问切勿繁杂,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大全标准文案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授课时不在于多问,而在于善问、巧问。教师切不可为提问而提问。提问过多,学生不暇思考,必然会影响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兴趣。提问过少,难以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造成学生厌倦反感。要善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如教《愚公移山》时,可让学生思考:哪些名人身上也具有这种精神?能具体说说他们的感人事迹吗?通过问让学生想得深,想得阔,并把问与阅读、写作、做人联系起来,既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向纵横方向
6、发展,又对学生加强了人文精神的教育。3.提问要倾听学生的心声,注意培养生成性问题学生是充满个性、灵性的学习主体,提问时,要敢于把提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教师在备课时,往往想不到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问题,这就要求教师有较高的内在素质,较好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充分关注每一个生成性问题,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动态,提高课堂的每一个精彩瞬间,为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如果像案例中我们的老师不能很好的和学生一起讨论,而简单的指责,那将严重挫伤学生的自尊与自信心,今后的课堂上,学生还敢提出能这样的思考发问吗?二.低效的合作,流于表面形式【
7、案例】老师上《长城》专题时,教师播放一段长城的专题片,然后让学生欣赏后分组讨论:长城的修建年代规模,有关传说,相关人物,成语故事等。于是学生围成几团,讨论声响成一片,课堂气氛非常热烈。几分钟后,教师一声令下:“停止讨论!”于是讨论声戛然而止。只要稍加注意不难发现,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假热闹”,实际上“活而无序”。有的小组几个人同时抢着发言,谁也不听谁的;有的小组始终只有一个人发言,其他人只是心不在焉地坐着;有的小组互相推辞,谁也不发言;有的小组借此机会闲聊,说笑或者干别的事。【对策分析】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于是,合作学习成为部分
8、教师追求的时髦,成为了实践新课改的课堂标签。然而,当前的语文课堂上,充斥着低效的合作,学生难以安静独立地去读书、思考、感悟。我们只看到分组、交流、讨论,“学生想怎么说就怎么说”等形式,而看不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