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教学案例)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教学案例)

ID:47724498

大小:36.01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1-17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教学案例)_第1页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教学案例)_第2页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教学案例)_第3页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教学案例)_第4页
资源描述: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教学案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教学案例)汤卫斌一.学情分析:本框的内容知识点较少,难度小,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形成不同观点之间的碰撞,教会学生进行消费观的合理选择,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二.教学目标知识立意:识记四种消费心理,并且正确看待和评价。结合消费行为说明怎样做理智的消费者。能力立意:通过分析不同消费心理和消费原则,通过观点的碰撞,提高比较、鉴别能力,继而培养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和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立意: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

2、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科学的生态价值观和发展观。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理性精神),有勇于担当的责任感,践行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公共参与)。三:重点和难点重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难点:消费心理对消费行为的影响,落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四:课前准备把学生分成四组,分别调查本班学生本学期手机(买手机、手机消费)和服装上的消费、每月生活消费、朋友生日送礼品、每月精神消费;自学本框教材知识,查查“月光族”、“啃老族”、超前消费、绿色消费、精神消费、适度消费的含义。五:教学过程教师:我们每个人生活都必须

3、吃、穿、住、用、行,也就是要消费,消费就要消耗一定的物质,而世界的物质是有限的,我们怎样消费既有利于我们成长也有利于资源的利用最大化是我们这节课所探讨的内容。课前布置了任务,下面去各组派代表展示成果。要求:第一,说出比较准确的消费数字;第二,这消费符合什么消费心理;第三,怎么评价他们的消费(也可以评价他组消费)。第一组代表:我们班绝大部分同学有手机,手机价格基本在2000元以内,极少数同学的手机超过2000元。每月手机消费大部分在50-100元之间,大家穿的衣服价格也不贵,200元左右的比较普遍,很少有名牌,即使有也是体育品牌

4、(比如李宁、特步、361等等),数量也不多。从我们这里调查的情况看,同学们的消费比较实在,既有求实心理也由从众心理,没有攀比现象。第二组代表:我们组调查的是大家每月的生活费,大致情况是大半同学每月生活花费800元,有少部分同学每月600元(主要是女生),也有部分学生每月1200元甚至更多。这些花费基本是不包括手机费和买资料书的费用。我觉得同学们的消费和家庭收入有较大的关系,也会个人的消费观相关。我们班没有奇装异服,同学们的裤子上基本有破损的,当然我也不清楚这是否算奇装异服。第三组代表:同学过生日花销比较大,过一次生日大约200

5、元-300元,买一个生日蛋糕就要近200元,加上其他的一些东西,有极少数去喝酒,费用更多。若是好朋友送的礼物基本是在50-100元之间,太少了拿不出手,身边都是这样,大部分同学比较喜欢,可能是用父母的钱不心疼。我觉得这种现象不太好,有打肿脸充胖子的嫌疑,因为我们没有赚钱!第四组代表:我们组的是同学们的精神消费,我们现在主要是学习,在校时间很长,吃喝是最大的消费。精神消费调查比较难,比如说买书,每个同学都会买,往往是一次性消费,只能平均在每个月,比如说有同学喜欢体育,买篮球是是精神消费,买球衣和球鞋是物质消费还是精神消费,有同学

6、在休息时去玩或者看电影甚至去网吧玩大型游戏,他们记忆也不清楚,只有手机消费比较容易统计。我们综合同学们的各种精神消费,估计大家的消费在100多元。有少数可能突破200元。大家在家休息时更看重精神消费,我们觉得偶尔玩玩手机、看电影、玩玩大型游戏老师是可以接受的,我们自己学会控制。教师展示PPT,同学们完成下表(图片展示)消费心理特点评价态度从众心理跟风、随大流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求异心理追求与众不同、标新立异有时可以推动新工艺、新产品的出现展示个性要考虑社会的认同为显示与众不同而过分标新立异,不值得提倡攀比心理消费向比自己更

7、好更有钱的看齐不健康坚决抵制求实心理消费时考虑价格、质量、适用等等讲究实惠,根据自己需要选择,是理智的消费支持下面还是分组讨论,评价或回答一些社会消费现象问题(事例或图片展示):1、如何评价“月光族”、“啃老族”?2、我们班学生中是否有攀比消费心理,是否有求异消费心理现象?同学们思考、交流回答。同学甲:对于“月光族”,主要是年轻人对未来一点不担忧,可能父母年龄不大,有较多的储蓄,在年轻时候把每个月的工资用光,年龄大一些的情况下在改变,我觉得可以接受。如果父母的情况不太好,就不能接受。同学乙:对于“啃老族”,如果是有工作能力不工

8、作,完全靠父母生活,这绝对是错误的,自己长期不工作,不仅没有收入,也没有社交没有什么朋友,时间长了就会变成一个没有用的人。如果有工作,自己的生活开支基本靠父母(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啃老),我认为没有我们问题。同学丙:怎么说呢,在外面同学之间,要说完全没有攀比心理,不合实际,说攀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