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监督中的舆论监督研究方案

行政监督中的舆论监督研究方案

ID:47699561

大小:68.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0-01-21

行政监督中的舆论监督研究方案_第1页
行政监督中的舆论监督研究方案_第2页
行政监督中的舆论监督研究方案_第3页
行政监督中的舆论监督研究方案_第4页
行政监督中的舆论监督研究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行政监督中的舆论监督研究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行政监督中的舆论监督研究摘要 媒体的不断发展,使得舆论作用及其影响不断扩大;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府的行政权也在不断的扩大,公权力的扩大易乱用、滥用,而易滋生腐败,传统的监督方式因其自身的特点,难以积极地发挥应有的机能,而舆论监督因其自身的特点和作用方式而成为对现代政府实行监督使其规范行政的一种必然监督方式。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公共权力的范围涉及到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我国人民对公共事务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广大人民对政府行政管理的透明性要求越来越迫切,反腐倡廉的呼声越来越高。近年来社会舆论以其自身的特点成为行政监督中的又一手段,对推进依法行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

2、作用。本文通过对舆论监督的分析,提出对舆论监督的建议,以期更好的完善舆论监督,促进行政管理的良性发展。关键词:1、舆论监督2、法制建设3、中立化4、社会保障5、新闻立法目录一、基本概念1(一)行政监督1(二)舆论监督1二、舆论监督的特性2(一)舆论监督主客体的广泛性2(二)舆论监督方式的公开性2(三)舆论监督影响的及时性2(四)舆论监督效果的威慑性2(五)舆论监督成本的低廉性3三、我国舆论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4(一)舆论监督的客体过于广泛,有些部门权利过大,社会舆论无法到达4(二)监督的公开制度不健全,群众的知情权得不到保障5(三)缺位现象明显,民众的口头

3、舆论很少受到正确的对待6(四)监督者的方式方法缺乏科学性,内容也有失真实性6(五)监督体制不健全,法律保障制度不全面7四、加强和改善我国行政监督舆论监督对策8(一)加强行政舆论监督的法制建设  8(二)提高行政舆论监督的相对对立性9(三)加强对行政舆论监督的社会保障机制9(四)加强民主建设提高公众参与度10(五)加强新闻立法11五、结论12致谢13参考文献14一、基本概念(一)行政监督行政监督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行政监督是指行政机关内部上下级之间,以及专设的行政监察、审计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的监督。广义的行政监督泛指执政党、国家权利机关、司法机

4、关和人民群众等多种社会力量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的监督。(二)舆论监督舆论,即多数人的共同意见。我国《辞海》中对监督的解释是“监察督促”,也就是说,监督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监察,二是督促,监察的目的是发现问题,督促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所谓舆论监督是指舆论对政府的监督,具体来讲是指公民或组织表达一种对政府机构和政府官员的批评性言论的活动。我们平时所称的舆论监督,实际上是一种广义上的监督,即舆论对立法、司法、行政这三方面的监督,并且形式多种多样,本文主要探讨的是狭义上的舆论监督,即舆论对政府的监督,并且主要是通过对新闻舆论监督的一些实例进行分析的。“新闻舆论

5、监督”就是通过新闻媒介来揭示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促使其解决的一种舆论监督,就是社会各界通过广播、影视、报刊、杂志等大众传播媒介,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形成舆论,从而对国家、政党、社会团体、公职人员的公务行为以及社会上一切有悖于法律和道德的行为实行制约。在我国,新闻舆论监督是人民群众行使社会主义民主权利的有效形式,其主要监督方式有报道、评论、讨论、批评、发内参等,但其核心是公开报道和新闻评论。因为“舆论监督的实现需要两个环节:一是提供足够的舆论信息,即可以形成舆论的事实和情况,使人们对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及社会生活有充分的了解;二是在拥有信息的情况下,对各

6、种政治、经济和社会现象及有关人进行理性的、坦率的评论。”舆论监督的整个过程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舆论监督是党和国家六大监督体系中的最特殊的一种,它的实质人民的监督,因此无论广义上理解的公民享有对国家和社会事务实行舆论监督的权力和自由,还是从狭义上理解公民依法运用新闻传媒充分发表意见、建议和呼声,表达自己的权利和自由,都是人民群众通过舆论对各级党政机关及工作人员的工作,以及社会事务实行监督。就舆论监督的本质和当前开展的实际情况而言。二、舆论监督的特性舆论监督是迅速、有效、广泛的监督。和党内监督、人大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等其他社会监督方

7、式相比,由媒体开展的舆论监督具有独特的优势。舆论监督不同于一般职能的监督机构的监督,具有以下五大特性。(一)舆论监督主客体的广泛性首先,与舆论监督相比,其他监督主体具有特定性,例如法律监督的主体只是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而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论其宗教信仰、年龄、性别等都具有舆论监督权。其次,舆论监督客体即被监督对象具有广泛性,舆论监督的客体不仅限于违纪或违法、党内或党外或司法,而涉及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公职人员以及社会上一切有悖于法律和社会道德的行为。(二)舆论监督方式的公开性这是由新闻媒介和舆论本身的公开性决定的。经过新闻媒介的宣

8、传报道,舆论监督的内容、指向的对象都摆在公众的面前,以至于人人知晓、人人参与、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