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7698148
大小:877.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1-21
《果蔬雕刻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果蔬雕刻》教案 一、教材分析 生活中蔬菜、瓜果随处可见,它们还是天然的雕刻、塑造材料。本课即选用这种取材方便、易于加工的材料进行活泼、有趣的立体造型活动。 教材借助主图设置情境,吸引学生进入教学活动。形式一般是学生最先感知的美术语言,又是制作、塑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造型因素。对于蔬果的形的联想,教材安排有小训练,强调形状奇特的蔬果更容易引发联想,以此启示学生选择合适的材料。?这样的小训练,对于触动蔬果自然形体的感知、体验以及对其形状、色彩、纹理、质感等特征的联想直至利用蔬果的基本形体进行塑造逐步铺开。 二、活动目标 ◆学习简单的雕刻、塑造的基本方法。 ◆培养细致、敏锐
2、的观察能力和奇妙、独特的想像能力,发展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大胆实践果蔬雕刻,体验雕刻乐趣。 ◆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认识果蔬雕刻作品,发现果皮雕刻的技巧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雕刻方法实践操作,设计雕刻内容。三、教法运用激趣引课——观察、探究——方法训练——体验、实践、创新——交流评析四、师生准备用具教师准备:1.雕刻范例作品如:蝴蝶、花朵、鱼、鸟、虎、字等图案造型。2.雕刻工具一套。 3.实物投影。 4.多媒体投影仪。..学生准备:1.各种适合雕刻的瓜果和蔬菜。如西瓜、冬瓜、茄子等等。2.雕刻工具每人一套,改锥或硬笔一个。五、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导课今天
3、为你们请来特殊的朋友?请你仔细观察,看看它是用什么方法和材料做成的?出示一只蝴蝶雕刻和花儿雕刻作品。 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利用身边可得的瓜果皮做成的果蔬雕刻作品,也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二、新授果蔬雕刻就是在瓜果、蔬菜等物品上,通过特殊的刀法,加工成形状美观且有观赏价值的工艺品。1、除了刚才用茄子皮、香瓜皮雕刻形象外,还有哪种果蔬适合雕刻?..可选用一些颜色较深的软硬适中的果皮进行雕刻,并且可以利用果蔬原来的颜色恰当地选择雕刻形象。2、我这还有一只蝴蝶造型的雕刻,同样是蝴蝶造型。与前一个相比在雕刻方法上有什么不同?前者雕刻方法叫阴刻,后者雕刻方法叫阳刻。这是雕
4、刻作品中常见的刻法,也叫凹刻法、凸刻法。可以根据你的需要选择不同的刻法雕刻作品。3、像这样的雕刻、还有一些你能自己辨别出它们当中哪个是用凸刻法,哪个是用凹刻法雕成的吗?师出示:花、鱼、鸟、虎、字等。生辨别你可以任意选择凹凸刻法进行雕刻,且雕刻的范围很广。用这种方法还可以刻出天上飞的鸟、蝶、昆虫;地上跑的兽;水里游的鱼;人物、汉字、图案等造型。只要你能想到的东西都可以用这种独特的方法留出形象。4、一会儿请同学们近距离观察这些作品,仔细琢磨要完成这样一件雕刻作品,需几步完成呢?小组讨论:首先画线,用硬笔或一字改锥在果皮上画出设计好的形象;然后选择刻法(凸凹)雕刻形象的各部细节
5、;最后用切刀沿线直切出形象轮廓。(学生看多媒体步骤操作) .. 雕刻顺序是:将萝卜切成约5厘米的圆柱体,随后利用旋的刀法将圆术体的萝卜旋成圆台形状,然后在圆台的外部,分出五等份的花瓣,由上至下刻出第一层花瓣,然后在花瓣的内侧旋去多余部分,再由外层的两片花瓣的*口处,交替刻出下一层花瓣的底型,刻出第二层花瓣,按此方法循环进行,再将花卉收好,即成为一朵盛开的月季花。 睡莲、玉兰花、令箭荷花这三种花不但用料相同,都叮用萝卜刻制,而且雕刻步骤大体相同,只是花芯的形状不同,方法是:将原料切成段,修成人棱形台状体,在棱的位置上先刻出花瓣的底形…然后刻出第”一层花瓣,将在
6、刻出花瓣的位置刻平,把内部依然修刻成六棱形,使棱的方向正好处在外层两片花瓣的中间位置…”图13④再用上述手法刻出里面的几层后,即可处理花芯部位。.. 选用直径粗大的萝卜,切成6厘米长的圆柱体,用旋的刀法将圆柱体旋成圆台形状,然后再将圆台分成6个相等的花瓣底形,刻出外层的第一层大花瓣,然后,将花瓣的上部修成尖形,再旋去花瓣内侧多余部分,再刻出第二层花瓣,然后,把花芯部位刻去一截,将花芯的面修圆,在花芯的面上用圆口刀转出若干圆孔,在圆孔中加入胡萝卜或蒜台,这样一朵荷花就刻好了。5、现在再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雕刻作品,看看你有什么新发现? ..
7、 .. .. 生讨论、谈发现:这些形象的雕刻刀法不一样,有的线平有的线是(形,有的线是U形,有的是V形。 你们的辨别力真强。现在请你用桌面上的不同刀具对照看看要刻你手中雕刻形象时用什么刀,是怎样刻的?..生讨论:轮廓线用平口刀刻成的,用尖口刀切瓣、镂空雕;削皮U刻花瓣、花纹、花蕊、鸟翅等。小结:果蔬雕刻常用的刀具主要有刻刀、平口刀、尖头刀、斜口刀、戳刀,可以根据刀形的不同任意选择雕刻的部分进行雕刻,并能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6、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