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高线教学设计2

等高线教学设计2

ID:47695981

大小:809.71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1-23

等高线教学设计2_第1页
等高线教学设计2_第2页
等高线教学设计2_第3页
等高线教学设计2_第4页
资源描述:

《等高线教学设计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科目:地理主题: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读课时:1课时教师:梅婷教学对象:高三学生时间:2018年教学重难点重点:1、等高线地形图的形成。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难点: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断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2、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断陆地五种基本地形。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通过组织学生讨论,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机会。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提供图片和动画,通过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现相关地理事物和现象,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兴趣。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师导入: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创设情境引出新知【悬念设问】为什么甲山会有两个不同的高度值呢?这两个高度值又是如何测量得到的呢?【引出概念】海拔、相对高度的概念。【随堂练习】【归纳小结】1、海拔:可以使正数、负数和零(海平面)。2、相对高度计算方法1.学生观察比较:因为观测的基准面不同,测得的高度就不同;2.理解并识记:海拔、相对高度。 3.随堂练习,巩固知识明确概念夯实基础1.观察理解等高线的绘制原理4【过渡承转】地球表面高低起伏不平,人们是怎样把立体的高低起伏的地形绘制到平面地图上的呢?这就要通过等高线来表示。【课件展示】等高线的绘制过程【动手画图】画等高线图【过渡承转】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

3、那么我们可以从等高线地形图上获取到什么信息呢?【引导总结】展示PPT,教师引导总结“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随堂练习】1、上图为等高线地形图,本图的等高距是______m。2、A点的海拔是________________m;N点的海拔是____________________;R点的海拔是____________________。3、一位老人现在在M处,准备登山,请问他选择哪条线路更容易到达目的地?为什么?2.学生自己动手画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1、学生填空总结①等高线为曲线。②同一等高线上海拔。③同一幅等高线图上,等高距。④等高线一般不,重合处是。⑤等高线越稀疏,表示坡度;等高线越密集,表

4、示坡度。2、学生练习,巩固知识理解原理动手感受深化理解找出规律【过渡承转】山地的形态是各种各样的,如山顶、山谷、陡崖等,它们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是如何表示的呢?应该如何去辨认它们呢?【课件展示】让学生看“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示意图”。【讲解归纳】山峰、盆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的等高线形状及其特点。1.观看多媒体图片,熟悉不同山体部位,形象感知不同部分的名称以及地形特点。 2.理解识记:山峰和盆地、山脊和山谷、鞍部和陡崖的等高线形状及其特点。4【课件展示】【随堂练习】2、A处表示,B处表示,C处表示,D处表示______,E、F相比,E处坡度,F处坡度,G处表示。1、学生握拳,形象记忆

5、2、随堂练习,巩固知识深化记忆巩固新知知识小结知识总结随堂练习练习册运用新知板书设计:4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