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7668543
大小:33.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10-19
《巧设问题,拨动科学探究的心弦小学科学优秀教学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巧设问题,拨动科学探究的心弦小学科学优秀教学论文陆沛坤大岭山镇第一小学【摘要】“问题”的好坏与合适程度会直接影响探究式学习活动的开展情况,让学生自己提出科学问题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更加积极地参与探究活动中来。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科学课堂的提问题现状,采用创设情境、实践中体验、关注提问的态度和组织研讨交流这几种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自己提出能够操作的、有特定指向的科学问题,收到较好的效果。【关键词】巧设问题课堂提问科学探究【正文】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改革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课堂提问是科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
2、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科学探究的过程就是一个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开端,提问就更显其重要性,课堂提问是科学课堂教学中师生进行双边活动的重要形式。因此,课堂提问不能轻视,这看似简单,但技巧性强。教师经过精心设计,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燃起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探究热情,印象深刻,掌握牢固。从而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以下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一、小学科学课堂提问现状分析。(一)教师对问题的设计不够重视。对问题的设计是影响课堂提问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很多科学教师课堂上的提问具有比较大的随意性,至于提
3、问是否具有科学性、层次性、针对性和启发性,提问想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的,教师自己也没有去思考。因而教学过程中出现问题表述含糊,指向性不明,学生听了不知所云,甚至偶尔还会出现科学性错误,更谈不上提问的艺术性了,这样的提问严重影响教学的效果。例如:有位教师在执教《使沉在水中的物体浮起来》时,教师出示了一段潜水艇在水中沉浮的录像,然后向学生提出:“对于水中的潜水艇,你都有什么问题?”话音刚落,学生们纷纷举手要求发言。生1:潜水艇在水中为什么能沉下去?生2:潜水艇在水中为什么会浮起来?生3:水中的潜水艇为什么能浮起来,也能沉下去?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从上面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学生提出的这几个
4、问题都属于同一类,如果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置可否,不注意引导学生加以分析整理的话,那么让学生继续再提,学生也只有“乱提瞎问”了,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二)教师提问过多,学生被动回答较普遍。在许多科学课堂教学中,还大量存在着教师提问过多、学生提问过少的现象。有的教师每节课的平均提问次数高达二三十次,而学生主动提问的次数却非常少。如此高密度的课堂提问,使学生根本无暇思考,始终处于被动回答问题的状态。曾经听一位教师执教《面包发霉了》,课上教师用了20多分钟一问一答地指导学生如何设计实验来研究霉菌的生长是否与光线、水分、温度有关的问题,由于课堂上长时间处于单一答问教学状态,导致学生跟着教师走,缺乏
5、探究兴趣。所以我们要正确认识短短40分钟可以说多少话,提几个问题,做几项活动,尽量避免提过多细碎的问题,以提高科学探究的质量。(三)提问后给学生留的思考时间较短。“一问一答”是课堂教学中常见的现象,可往往更多的是“一问即答”,让我们不由质疑:这样的问题有价值吗?这样的答有思想吗?教师通常把可供探索的问题分解为较低认知水平的“结构性问答”;回答问题的形式以集体回答为主,其次是抽答。抽答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好学生身上,几乎没有学生愿意举手回答。为了追求课堂效率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教师通常在提问1至3秒后发现没有学生响应,便重复问题或把可供探索的问题进一步细化分解,学生因此失去了思考探索的空间。(四)
6、在处理学生的回答时,对学生回答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和错误缺乏适时的分析、评价;注意对学生的回答给予鼓励、称赞,但鼓励流于形式,方式单一。教师绝大多数时候是把学生的回答简单地重复一遍并加以追问,没有作出适当的评析和引申。虽然教学中大多数的科学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能给予判断和鼓励,但总的说还是缺少针对性,“很好”、“棒极了”这些模糊性语言成了课堂评价的流行语。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反应缺乏追问、扩展延伸。如一位老师上《比较水的多少》一课教学,教师通过学生的汇报,发现各组学生比较水的多少方法都只有一种,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效果,就用“大家的想法都很好”之类的语言去评价学生的表现。二、巧设问题,拨动学生思考科学的心弦
7、。(一)创设情景引出问题。在教学中创设某种情境,把问题隐藏在情境之中,能够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使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与需要掌握的新知识发生强烈的冲突,让学生的心理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从而引起儿童迫不及待地探索研究的兴趣。当然,问题情境的形成不是自发的,需要教师有目的地创设。1、利用熟悉的现象引出问题。问题是智慧源泉,是产生学习欲望的根本原因。利用生活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