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乐歌课教案

中小学乐歌课教案

ID:47658971

大小:4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1-30

中小学乐歌课教案_第1页
中小学乐歌课教案_第2页
中小学乐歌课教案_第3页
中小学乐歌课教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小学乐歌课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小学乐歌基础教程课程性质√必修□选修总计:16学时课程类别□通识课√□学科(专业)基础课□专业发展课学分/学时2分讲课:9学时实验(践):7学时上机:学时任课教师邢强欢职称助教开课单位XX中学授课对象(专业、班级)中小学生基本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中小学学堂乐歌学习基础教程课程目标一、聆听部分学堂乐歌,感受、体验歌曲的情感,认识和了解这些歌曲所反映的时代思想。二、初步了解20世纪初“学堂乐歌”对我国近代音乐所产生的影响,并认识其重要意义。三、认识、了解沈心工、李叔同以及其代表作品。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听与

2、唱的结合,师生互动交流,感受和体验歌曲的情感。难点:认识和理解歌曲的内容,进而懂得学堂乐歌的艺术价值及社会价值。第一课课程授课教案课次1课时2课型√□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学堂乐歌剖析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要求一:学堂乐歌与校园歌曲的联系。要求二:熟悉学堂乐歌的人物代表要求三:了解学堂乐歌对后世产生的影响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听与唱的结合,师生互动交流,感受和体验歌曲的情感。难点:认识和理解歌曲的内容,进而懂得学堂乐歌的艺术价值及社会价值。教学基本内容导入

3、新课师:咱们来做个游戏,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来个校园歌曲接力,轮到哪个组想不出校园歌曲了,那么该组同学就被淘汰,留到最后的就是冠军。《让我们荡起双桨》:校园最流行歌曲,旋律优美,虽经年累月,仍传唱不衰。《歌声与微笑》:学校间联谊时的常用歌曲。  《少年先锋队队歌》:从戴上红领巾到走出校门,伴随我们最久的歌声。  《小草》:甘于平淡和奉献的哲理歌曲。  《种太阳》:晚会的必唱之歌。  《妈妈的吻》:母亲节时仍然被人常常怀想。(《童年》、《外婆的澎湖湾》、《同桌的你》)师:好,同学表现的都很好,同学们刚才你们唱的校园歌曲:1)

4、它有哪些特点?歌词上:以叙述回忆为主、纯真、朴素、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旋律上:音区起伏不大,较多是平稳的。节奏上:规整的、轻快的(跳跃性)。情绪上:能让人感觉到青春的力量,健康、积极地,或者回想起曾经的美好,给人一种纯朴淡雅之觉。2)在歌词上和情绪上分出了哪些主要体裁?师生情——《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亲情——《世上只有妈妈好》、《烛光里的妈妈》、《鲁冰花》、《妈妈的吻》;其他——《童年》、《外婆的澎湖湾》等等。校园歌曲除了之前讲的那些特点之外,还有最重要的两点社会性:(同学们刚才都在一起演唱)一是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二

5、是它们都针对不同的学龄:小学生的欢快、可爱,中学生的积极健康,大学生的成熟和对从前温暖的回忆等等。同学们知道校园歌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存在的?20世纪初(1902)。一开始就被称为“校园歌曲”吗?3、学堂乐歌A、学堂乐歌在意义上和内涵上、体裁上都和校园歌曲是相似的,都反映了时代性,都反映了不同阶段学生的性格,而且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唯一有一点不同的,就是学堂乐歌在曲调方面,可以堪称“拿来主义”的典型。早期的学堂乐歌,基本上以选曲填词为主。也就是说,曲调是现成的、别人的;而歌词才是自己的。这点与我国古代词人按固定曲牌反复填词颇

6、为相似。B、代表人物:李叔同(1880—1942)、沈心工(1870—1947)沈心工和李叔同都是学堂乐歌的重要代表人物,其中李叔同有一首曲子,大家一定觉得非常熟悉——《送别》。《送别》——1913年英国音乐家奥特威在中国时作曲,李叔同作词,表现了送别亲友时凄凉、哀伤的景与情。C、欣赏《送别》并学唱D、实践:同学都唱的非常好,接下来老师想让同学们来当一回学堂乐歌的创作者。老师刚才说了,校园歌曲在早期也就是学堂乐歌阶段,是用现成的曲调,配上自己的创作形成一着曲子,那么现在也请同学们用《送别》的曲调为其填上新词,你们也来创作一

7、首学堂乐歌。校园歌曲除了之前讲的那些特点之外,还有最重要的两点社会性:(同学们刚才都在一起演唱)一是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二是它们都针对不同的学龄:小学生的欢快、可爱,中学生的积极健康,大学生的成熟和对从前温暖的回忆等等。同学们知道校园歌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存在的?20世纪初(1902)。一开始就被称为“校园歌曲”吗?3、学堂乐歌A、学堂乐歌在意义上和内涵上、体裁上都和校园歌曲是相似的,都反映了时代性,都反映了不同阶段学生的性格,而且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唯一有一点不同的,就是学堂乐歌在曲调方面,可以堪称“拿来主义”的典型。早期

8、的学堂乐歌,基本上以选曲填词为主。也就是说,曲调是现成的、别人的;而歌词才是自己的。这点与我国古代词人按固定曲牌反复填词颇为相似。B、代表人物:李叔同(1880—1942)、沈心工(1870—1947)沈心工和李叔同都是学堂乐歌的重要代表人物,其中李叔同有一首曲子,大家一定觉得非常熟悉——《送别》。《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