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胃蛋白酶法提取乌贼皮中胶原蛋白的工艺研究【开题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食品科学与工程胃蛋白酶法提取乌贼皮中胶原蛋白的工艺研究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胶原蛋白是构成生物体最重要的结构蛋白,在人体中是皮肤、血管、骨骼、软骨及结缔组织最主要的蛋白质。胶原蛋白占哺乳动物体内蛋白总量的25%-30%,体重的6%。胶原蛋白用途广泛,其制品已应用于医药、保健品、食品、化妆品等众多领域。如胶原护肤霜、胶原面膜、胶原美容口服片等系列产品,其内服外用效果良好,满足了当前消费者对功能性产品的强烈需求;目前在欧美国家,服用胶原产品进行皮肤深层养护已成时尚[11]。据专家预测,我国的胶原热潮也即将到来。胶原也是人类皮肤的主要组成成分。牛和猪的皮、骨头通常是胶原蛋白
2、的主要来源,然而,牛海绵状脑病(BSE)、传染性海绵状脑病(TSE)和口蹄疫(FMD)的爆发使得人们对陆生动物来源的胶原蛋白及其衍生产品的安全性产生恐慌[3]。另外,由于宗教因素,如犹太教和伊斯兰教,从猪来源提取的胶原蛋白作为食物的组分,其应用受到限制[2]。因此寻找可替代的新来源的胶原蛋白就显得非常迫切[4]。乌贼加工会产生大量的下脚料,如乌贼皮、侧鳍、内脏、内骨骼等,如果不进行有效处理,不仅会造成环境的污染,而且会浪费大量的宝贵资源。如能充分利用这些成分,不仅可提高乌贼加工的附加值,同时可减少环境污染,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1]。而乌贼皮中胶原蛋白的含量很高,因此成为了
3、可以代替猪、牛等陆生动物的胶原潜在来源。胶原蛋白的提取方法主要包括酶提法和酸提法,而酶提法的胶原蛋白得率比酸提法要大得多[5]。酸溶胀的鱼皮胶原具有更加松散的结构,从而更易被蛋白酶作用[6]。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基本内容:使用胃蛋白酶法提取乌贼皮中的胶原蛋白,并确定其最优工艺拟解决主要问题:1.确定最佳醋酸浓度2.确定最佳料液比3.确定最佳加酶量4.确定最佳提取时间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3.1乌贼皮前处理剖开鱼体腹部,剥下乌贼皮-剪碎-脱脂-去杂蛋白-离心,去除上清液,制备匀浆液。3.2单因素试验3.2.1酸浓度的选择0.1mol/L、0.5mol/L、1.0
4、mol/L、2.0mol/L3.2.2料液比的选择1:5、1:10、1:15、1:203.2.3提取时间的选择6h、12h、24h、36h、48h、3.3正交试验选取酸浓度(A)、料液比(B)、加酶量(C)提取时间(D)为试验因子,以胶原蛋白的提取率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进行酶法提取工艺研究,对酶法提取乌贼皮中胶原蛋白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得到酶法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2010.10.8-2010.12.10查阅资料,外文翻译2篇,完成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开题论证2010.12.10-2011.4.10做酸法提取乌贼皮中胶原蛋白的条件优化单因素
5、实验,分别对酸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加酶量进行单因素实验,确定单因素实验各个因素的最佳条件2011.4.10-2011.4.20根据单因素实验的结果,对酸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进行正交试验2011.4.21-2011.4.30整理数据,完成论文,毕业论文答辩五、主要参考文献:[1]张虹,卓素珍,戴志远.鮟鱇鱼皮中胶原蛋白的提取及性质研究[J].中国食品学报.2009.12(6):34-40[2]张俊杰,段蕊,许晓静等.鱿鱼鱼皮酶溶性胶原蛋白部分生化性质研究[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9.35(12):57-60[3]杨晓燕,贾福星.乌贼的综合药用[J].中国海洋药物.
6、1999(2):46-47[4]黄焕,王欣,刘宝林.鱼鳞胶原蛋白提取技术及其应用[J].食品科技.2009.34(1):208-211[5]户业丽,吴洁,张瑞等.酸法提取人工养殖鲟鱼皮中胶原蛋白工艺的研究[J].食品科技;2008,2:209-212[6]王秋卓.胶原蛋白的开发利用与展望[J].河套大学学报.2010,7(2):28-33[7]郭玉华,刘扬瑞,李钰金.鱼类胶原蛋白及胶原活性多肽的研究进展[J].中国食品添加剂[8]刘克海,秦玉青,徐海波.鱿鱼皮胶原蛋白的提取及在化妆品中的应用[J].水产科学.2008,27(8):411-413[9]陈冬英.胶原蛋白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7、[J].化工文摘,2002(6):46[10]傅燕凤,沈月新,杨承等.淡水鱼鱼皮胶原蛋白的提取[J].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4(6):146-150[11]闫鸣艳.狭鳕鱼皮胶原蛋白结构和物理特性的研究[D][12]户业丽,吴洁,张瑞等.酸法提取人工养殖鲟鱼皮中胶原蛋白工艺的研究[J].食品科技.2008:209-212[13]胡二坤,郭兴凤,谭凤.猪皮中胶原蛋白的提取[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50-53[14]罗发兴,薛新顺,罗志刚.酸溶液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