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电子鼻对几种腐败菌的鉴别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设计】

应用电子鼻对几种腐败菌的鉴别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设计】

ID:476023

大小:451.87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7-08-08

应用电子鼻对几种腐败菌的鉴别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设计】_第1页
应用电子鼻对几种腐败菌的鉴别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设计】_第2页
应用电子鼻对几种腐败菌的鉴别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设计】_第3页
应用电子鼻对几种腐败菌的鉴别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设计】_第4页
应用电子鼻对几种腐败菌的鉴别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应用电子鼻对几种腐败菌的鉴别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本科毕业论文系列开题报告食品质量与安全应用电子鼻对几种腐败菌的鉴别研究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以人的感官对食品质地进行判断常带有很强主观性,评价分析结果往往会随年龄、经验等不同,存在相当大的个体差异。即便同一个人也会因身体状况、情绪变化而得出不同结果。由于嗅觉鉴别是挥发物质吸入过程,长期试验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且某些不良气味或令鉴别人员特别敏感气味,由于得不到仔细品闻而使结果有误;因而,常常在感官评价前要找有相关经验人员组成一个评定小组。在仪器方面,目前人们用常规的气体分析设备,如气相色谱一质谱(GC/MS)来分析食品中气味的成分和浓度,它的测定需要制备和处理样品,选择合适的萃

2、取剂,以及合适的色谱分析条件,虽然这种方法能精确测定气味的组成和浓度,但是该操作比较烦琐,耗时久,分析费用高,而且无法建立它们与嗅觉效果之间的关系。基于气味指纹技术的电子鼻检测方法主要是针对微生物的挥发性代谢产物,对样品本身没有什么特殊要求,无需对样品本身进行任何处理,具有检测迅速、灵敏度高、使用寿命长、成本低廉,因而在微生物快速无损检测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其次由于不同种类的细菌菌体所含的酶系统不同,从而分解能力不同造成其代谢产物不同。另外,由于细菌生长要经历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退期四个阶段,所以对同一细菌的不同生长阶段,挥发物的浓度也有差异。也就是说在同样的培养基

3、中培养一定时间后,对营养基质的利用情况和所产生的产物就会不同。电子鼻区别于其他检测系统的最大特点就是能够很好显示被测液体样品的综合信息。基于上述两方面的原因,设计将电子鼻引入食品重要致病菌的快速检测领域,研究电子鼻是否也能很好的显示致病性弧菌液体培养物的综合信息和鉴别不同种弧菌间的差异。本次实验采用常见食品腐败菌为研究对象,通过电子鼻技术判别能否对不同腐败菌进行鉴定。本实验目的在于,通过电子鼻对腐败菌的快速鉴定研究,为发展快速无损定量检测食源性微生物提供一定研究基础。电子鼻与传统分析仪器相比具有获取样品气体整体信息的能力,识别效果更好。其测定速度陕,能及时反馈信息,调整生产过

4、程中的工艺条件确保产品质量;测定范围广泛;不需进行样本的前处理和化学试剂,是一种绿色检测技术。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基本内容:1、样品制备(1)固体和液体培养基制备(2)挑选菌种和菌种培养物制备,并培养箱培养(3)挑选单个菌落液体接种,并测培养后菌液浓度2、电子鼻对腐败菌的测定鉴别(1)挑选数量相同菌种的菌液培养,制备电子鼻样品液(2)通过电子鼻鉴别研究拟解决的主要问题:1熟悉和掌握菌落接种和培养方法,并了解各种菌的习性2对菌落进行梯度稀释测定原菌液浓度3制备相同菌落数量的电子鼻样品液4电子鼻仪器使用,并鉴别腐败菌的研究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培养基制备菌种培养

5、物制备隔夜培养箱30℃保存液体接种梯度稀释,测浓度菌液样品电子鼻测定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2010.10——2010.11:查询与论文有关的资料、撰写实验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熟悉基本的实验操作;2010.11——2011.3:菌液样品的制备、电子鼻对腐败菌的研究实验2011.3——2011.4:实验的补充、完善阶段2011.4——2011.6:论文的撰写与答辩。五、主要参考文献[1]唐月明,王俊.电子鼻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J].农机化研究,2006,10(10):169―171.[2]邱丹丹,刘嘉.电子鼻及其在食品分析中应用研究进展.粮食与油脂,2010,6:36―38

6、[3]喻勇新,孙晓红.应用电子鼻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研究.化学通报,2010,2:154―159[4]唐向阳,张勇,丁锐.电子鼻技术的发展与展望[J].机电一体化,2006,(4):11―15.[5]周亦斌,王俊.电子鼻在食品感官检测中的应用进展[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4,30(4):129―132.[6]邹小波,赵杰文.电子鼻数据的预处理技术与应用[J].农业机械学报,2006,37(6):83―86.[7]裴晓燕,刘秀梅.食源性致病菌定量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4,31(5):257-264.[8]焦振泉,郭云昌,裴晓燕,刘秀梅.食源性致病菌

7、检测方法研究进展—Ⅰ.传统检测方法[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7,19(1):58-61.[9]焦振泉,郭云昌,裴晓燕,刘秀梅.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方法研究进展—ⅠⅠ.传统检测方法[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7,19(2):153-157.[10]刘亭利,胡国清.电子鼻的应用综述[J].传感器世界,2007,8:6-10.[11]王俊,胡桂仙,于勇,周亦斌.电子鼻与电子舌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农业工程学报,2004,20(2):292-295.[12]梁华正,张燮,饶军,等.微生物挥发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