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沉默权在中国的适用——以《刑事诉讼法》第93条为视角【开题报告】

论沉默权在中国的适用——以《刑事诉讼法》第93条为视角【开题报告】

ID:475583

大小:2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7-08-08

论沉默权在中国的适用——以《刑事诉讼法》第93条为视角【开题报告】_第1页
论沉默权在中国的适用——以《刑事诉讼法》第93条为视角【开题报告】_第2页
论沉默权在中国的适用——以《刑事诉讼法》第93条为视角【开题报告】_第3页
资源描述:

《论沉默权在中国的适用——以《刑事诉讼法》第93条为视角【开题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法学论沉默权在中国的适用——以《刑事诉讼法》第93条为视角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沉默权(therighttosilence)又称反对自我归罪特权,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一项诉讼权利,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接受侦查人员询问或出庭受审时,有保持沉默而拒不回答的权利。联合国的刑事司法准则把沉默权作为刑事司法的最低限度的保障之一。我国立法上并没有对沉默权作明确规定,《刑事诉讼法》第93条规定犯罪嫌疑人对侦查人员的讯问“应对如实回答”,这其实是对沉默权的否定。但刑诉法明令禁止强制取供,以刑讯逼供和以威胁

2、、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不予采信。沉默权问题,在当今中国是一个很有争议的问题,尤其是在刑事侦查阶段,对于沉默权的规定很不完善,与当前中国在刑事司法领域时有发生的刑讯逼供、野蛮司法、对公民人权保障不力等不良现象的成因关系密切。沉默权若在中国确立,价值表现为:第一点,沉默权保障人格尊严;第二点,沉默权保障程序公正;第三点,沉默权保障司法公正。但弊端也很明显,可能导致:第一点,沉默权阻碍个案正义;第二点,沉默权降低诉讼效率;第三点,沉默权增加诉讼成本。但总体上看利大于弊,故对沉默权在中国的适用——

3、以《刑事诉讼法》第93条为视角,在刑事侦查中,对此进行探索、比较研究,对我国的法制建设和人权保障的意义重大。本文试图从明晰“沉默权”概念出发,结合法律理论和国外立法实践之经验,以《刑事诉讼法》第93条为视角为切入点,对沉默权在中国刑事诉讼侦查阶段中的适用进行深入探讨,以“有限沉默权”为突破点,结合法学理论及司法实践经验,希冀对我国目前刑事侦查阶段关于“沉默权”制度的适用的立法空白做出有益的探讨。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一、沉默权含义(一)沉默权的内容(二)沉默权的精神二、沉默权的起源与发展(一)

4、沉默权的起源(二)沉默权的发展三、沉默权在中国适用的必要性(一)沉默权是保障人权的需要(二)沉默权是救济公民权利的需要(三)沉默权是完善现行刑事制度的需要(四)沉默权是与国际接轨的需要四、沉默权在中国适用的具体建议(一)确立沉默权适用的阶段(二)确立沉默权实体性规定(三)确立沉默权程序性制度(四)确立沉默权的司法观念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本课题采用文献研究法、类比推理法和科学思维法等进行研究。所获得资料来自于校图书馆各期刊报纸、院阅览室、网上数据库。1.文献研究法:通过文献研究了解我国形刑事司法制度中沉默

5、权构建的现状,总结立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提出沉默权在我国能适应司法实践的原因,发现问题,提出建议;2类比推理法:比较我国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在构建中存在的差距,通过国外与国内的比较研究,找到优势和劣势,分析为题并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3科学思维法:综合应用归纳演绎、类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辩想象、分析综合等思维方式,将立法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抽象思维能力上升为理论的高度,进而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2010年12月10日前,撰写好文献综述、开题报告上交开题论证小

6、组。2010年12月25日前,各系组织论文开题论证会,确定进入毕业论文写作环节的学生名单。2011年1月10日前,初期检查。检查内容为:选题、指导教师、任务书、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开题论证结果等。2011年2月10日,交初稿给指导教师。2011年2月30日,交二稿给指导教师。2011年3月10日前,中期检查。检查内容为:工作进度、工作态度、纪律情况、翻译文章的原文来源、学生的过程记录卡、指导教师的工作指导卡。2011年3月30日,把装订好的毕业论文与过程材料终稿交给指导教师。2011年4月1日—5日,为答辩资

7、格审查,公布答辩人员名单。2011年4月16日,第一轮答辩。2011年5月07日,第二轮答辩。2011年4月25日-5月8日,后期检查。检查内容为:答辩过程、成绩评判、各类评语表、答辩记录表等。2011年5月15日,学生根据学院毕业论文装订要求,把装订好的毕业论文与过程材料以班级为单位交学院教务办。五、主要参考文献:[1]甄贞:《程序的力量--刑事诉讼法学研究随想》,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2]刘金友:《刑事诉讼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3]卞建林:《刑事诉讼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

8、008年版。[4]严音莉:《沉默权的价值权衡与制度完善》,载《法制与社会》,2008年第2期。[5]朱瑜:《沉默权探究——试论我国有限沉默权制度的构建》,载《法制与社会》,2006年第10期。[6]王颂勃:《沉默权原则的理念及新近发展》,载《经济理论研究》,2009年第1期。[7]易延友:《沉默的自由(一)》,载《中国律师》,2000年第2期[8]陈光中:《沉默权问题研究一兼论如何遏制刑讯逼供》,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