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题型盘点_名著阅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考语文题型盘点:名著阅读主持人语: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2008年中考名着阅读考查,其出场方式更加灵活多样,考查更趋向于对名着“精读”和“深读”的考查。本着精讲精练的原则,本版特约请一位中考专家对一道典型试题及其答案予以分析,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平时的答题情况,来作对照分析,看看自己有哪些不足,并作相应调整。本版还选编了一些颇有深度的新鲜考题,大家不妨再演练一番,将自己的收获落到实处。 名着是经过时间检验的典范之作,是磨脑子的书。对于这种经典文化,最好的方式莫过于徜徉其中,与作者对话,与作品对话。 典型试题精
2、析 2008年广东省中考名着阅读试题解析 广东中山市教育局教研室张宝华 ●精题回放: 天理昭昭不可诬,莫将奸恶作良图。 若非风雪沽村酒,定被焚烧化朽枯。 自谓冥中施计毒,谁知暗里有神扶。学习参考..... 最怜万死逃生地,真是瑰奇伟丈夫。话说当时薛霸双手举起棍来,望林冲脑袋上便劈下来。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喝道:“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两个公人看那和尚时,穿一领皂布直裰,跨一口戒刀,提起禅杖,轮起来打两个公人。林冲方才
3、闪开眼看时,认得是鲁智深。林冲连忙叫道:“师兄,不可下手!我有话说。”智深听得,收住禅杖。两个公人呆了半晌,动弹不得。林冲道:“非干他两个事,尽是高太尉使陆虞候分付他两个公人,要害我性命。他两个怎不依他。你若打杀他两个,也是冤屈。” 鲁智深扯出戒刀,把索子都割断了,便扶起林冲,叫:“兄弟,俺自从和你买刀那日相别之后,洒家忧得你苦。自从你受官司,俺又无处去救你。打听的你断配沧州,洒家在开封府前又寻不见,却听得人说,监在使臣房内。又见酒保来请两个公人,说道:‘店里一位官人寻说话。’以此洒家疑心,放你不下,恐这厮们路上害你,俺特地跟将来。见这
4、两个撮鸟带你入店里去,洒家也在那店里歇。夜间听得那厮两个做神做鬼,把滚汤赚了你脚。那时俺便要杀这两个撮鸟,却被客店里人多,恐妨救了。洒家见这厮们不怀好心,越放你不下。你五更里出门时,洒家先投奔这林子里来,等杀这厮两个撮鸟。他倒来这里害你,正好杀这厮两个。”林冲劝道:“既然师兄救了我,你休害他两个性命。” 1.以上两段文字出自中国古典章回小说《 》,作者是 。学习参考..... 2.中国古典章回小说常常以诗词引出人物和故事。A段中的诗引出了作品中的哪个故事?请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出来。 段文字突出了鲁智深怎样的性格特点?请
5、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试题解析: 名着考查8分,分三道题。依次为:1题考查文学常识,旨在考查考生对课外名着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该题以填空的形式考查作家作品。2题以简答题形式考查故事情节的概括能力。前提是能根据所给的诗句正确判断要引出的故事。这就要求考生既要读过名着,又要记得该诗属哪个章节,还要完整概括故事情节,难度比较大。古典小说中引出人物的诗词,常是人们阅读时易忽视的部分,作为考题,出乎大家的意料,增加了答题的难度。3题以简答题形式出现,要求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人物性格,考查对课外名着中人物性格概括与分析的能力。 ●●●答题
6、情况: 名着阅读平均分分,得分率47%,在全卷中得分率偏低。学习参考..... 1题得分率较高,绝大多数同学能准确识记。2题有少数认真看过此书的同学答得比较完美,不仅条理清楚,而且细节准确。3题有少数考生答得比较好。如:武艺高强,重情重义。文中“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这体现了鲁智深武艺高强;文中“俺自从和你买刀那日相别后,洒家忧得你苦”,则可看出鲁智深是个重情义的人。又如:“提起禅杖,轮起来打两个公人”说明鲁智深疾恶如仇;“洒家忧得你苦”说明鲁智深侠肝义胆,重情重义;“洒家疑心”说
7、明他粗中有细。 ●●●●失误会诊: 名着最基本的文学常识识记不清,错别字多,搞错篇名。部分考生的答案让人啼笑皆非。如第1题,有部分考生答成“《水浒传》施耐奄”“《武松打虎》”“《马说》林冲”“《水浒传》笛福”“《水浒佬》思耐庵”等。 2题得分低。主要有以下问题:一是能准确写出故事名称,但概括情节不够完整;二是仅写了故事名称,没有具体情节。三是记忆不够清晰,出现人物与事件错位、情节与原着有出入等失误。如“鲁智深大闹野猪林”“林冲拳打镇关西”等,可以说是错漏百出。可见这部分考生对《水浒传》中的经典情节并不熟悉。 3题主要存在这样几个问
8、题:一是写对性格特点,但结合内容的分析不够详细、到位。二是只写性格特点,但没结合内容分析,大多数考生只得1分,因为他们只答了鲁智深的性格,如“粗中有细,重友情”,“见义勇为,敢于与别人作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