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关系(laborrelationship)〖概念辨析〗1

劳动关系(laborrelationship)〖概念辨析〗1

ID:47555102

大小:120.52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9-19

劳动关系(laborrelationship)〖概念辨析〗1_第1页
劳动关系(laborrelationship)〖概念辨析〗1_第2页
劳动关系(laborrelationship)〖概念辨析〗1_第3页
劳动关系(laborrelationship)〖概念辨析〗1_第4页
劳动关系(laborrelationship)〖概念辨析〗1_第5页
资源描述:

《劳动关系(laborrelationship)〖概念辨析〗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作者:曾圣谡原载f劳动微言”微信公众号(laodongweiyan)“劳动”者,以劳动为荣,践行劳动法律,以劳动争议视野,促劳动关系和谐。“微言”者,虽人微言轻,借助微信语言,发草根细微之声,求精深微妙之言。摘要:劳动关系的内涵在于劳动者的从属性,即劳动者的人身依附性,适用法律为劳动法而非民法。劳动关系的落脚点就在于如何认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以及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边界。概念出处《劳动法》第一条“调整劳动关系”,第二条“形成劳动关系”,第十六条“确立劳动关系”、“建立劳动关系”。《劳动合同法》第一条“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第七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

2、。概念解释一、大辞海(法学卷)(P230)(1)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基础上人们在社会劳动中袖产生的社会联系。生产关系的组成部分。人类历史已经尽力了五种社会形态,因而也就形成了五种类型的劳动关系。(2)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为实现劳动过程而发生的社会关系O二、百度百科劳动关系,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依法所确立的劳动过程中的权利义务关系。三、互动百科由产权因素决定的社会关系称为“劳资关系”、“工业关系”或“产业关系”;由劳动分工决定的社会关系称为“业缘关系”。劳资关系和业缘关系统称为劳动关系,这是广义上的劳动关系,狭义上的劳动关系仅指劳资关系。概念内涵劳动关系由民法中的雇佣关

3、系概念发展而来,由于雇员地位的从属性特征较强,从而产生了属于社会法的劳动关系概念。因此,劳动关系的内涵在于劳动者的从属性,即劳动者的人身依附性,适用法律为劳动法而非民法。劳动关系的落脚点就在于如何认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以及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边界。概念外延一、劳动关系不同于劳务关系1.劳动关系的主体只能是一方为法人或其它组织,另一方为自然人,而劳务关系的双方主体则可以随意组合。2.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个人从属于用人单位,具有人身依附性,而劳务关系则没有此从属性,主要体现为财产关系。1.劳动关系一般为持续性,较为稳定,而劳务关系则多为一次性、临时性、短期性。4•劳动关系承载了较多的权利义

4、务,如劳动者享有的社会保险和福利等,而劳务关系承载的主要是报酬等基本权利。二、劳动关系的不同类型1•根据是否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可以分为劳动合同关系和事实劳动关系。事实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可能要承担二倍工资、视为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等法律责任。2•根据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可以分为全日制劳动关系和非全日制劳动关系。工作时间的标准为每日4个小时,不超过4个小时、每周不超过24小时的就是非全日制劳动关系,即小时工;超过4个小时就是全日制劳动关系,也就是说如果劳动者工作5个小时,则就是全日制劳动关系,并非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必须要工作8个小时。3.根据是否直接用工,可以分为劳动关系和劳务派遣关系。

5、劳动关系中,用人单位只有一个,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属于一对一的关系;劳务派遣关系中,存在用人单位和用工单位两个单位,两个单位共同承担原本一个用人单位的权利义务。4•从集体谈判制度上,可以分为个别劳动关系和集体劳动关系。在个别劳动关系的标准与集体劳动关系的标准不一时,一般按照有利于劳动者的角度选择适用。5.从“适用”还是“依照执行”的表述,可以分为企业劳动关系和机关事业单位劳动关系。机关事业单位劳动关系形态较为复杂,主要对象是编制外用工的劳动者,还包括有编制的工勤人员,但工勤人员在很多方面又参照机关事业在编人员的规定执行;在签订合同方面,编制外用工有的订立劳动合同,有的订立聘用合同;在用

6、工形式方,有的直接和所在单位订立合同,有的则通过劳务派遣。6•根据劳动者是否兼职,可以分为单一劳动关系、双重劳动关系和多重劳动关系。劳动者只在一个单位工作,则劳动者的劳动关系为单一劳动关系;劳动者同时在两个用人单位工作,劳动者具有双重劳动关系;劳动者同时在三个以上用人单位工作,则劳动者具有多重劳动关系。《劳动合同法》明确允许劳动者建立双重甚至是多重劳动关系,与之密切相关的是对劳动关系的认可,以及社会保险关系的处理。7•根据是否为主流用工形态,可以分为标准劳动关系和非标准劳动关系。标准劳动关系是主要用工形式,非标准劳动关系则是《劳动合同法》特别规定中的劳务派遣和非全日制用工,属于非主

7、流、辅助性的用工形式。8•根据劳动关系建立的标志是否为用工,可以分为一般劳动关系和特殊劳动关系。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关系建立的标志为用工,必须用工才有劳动关系,这属于一般劳动关系。但由于历史遗留素等,现实中呈现的事实上没有用工,但仍然应当认可劳动关系的情形,如内退人员、停薪留职人员、下岗待岗人员、企业经营性放长假人员等,属于特殊劳动关系。概念运用一、劳动关系的时间节点1.劳动关系的起点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即用人单位要用工,劳动者在用人单位上班的第一天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