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7493761
大小:118.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0-01-12
《江苏省苏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质量阳光指标调研卷语文(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苏州市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学业质量阳光指标调研卷高二语文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鲁迅先生以___的笔力,将那个黑暗的时代所造成的人性与社会的阴暗描画得___,不仅悲天,而且悯人。带给我们的绝非只有___,而是更多的思考。A.力透纸背入木三分震撼B.力透纸背鞭辟入里震惊C.苍劲有力入木三分震惊D.苍劲有力鞭辟入里震憾【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近义词语的能力。辨析近义词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
2、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力透纸背,形容书法刚劲有力,笔锋简直要透到纸张背面,也形容诗文立意深刻,词语精练。苍劲有力,多用来形容书画作品的用墨与勾勒像苍松劲枝一样有力度感。第一处形容鲁迅先生的笔力,应选择“力透纸背”。鞭辟入里直接强调剖析深而透,入木三分是比喻见解深刻。第二处对“人性与社会的阴暗”应选择“入木三分”。震撼是反应到内心受到震动,震惊是反应到表面,脸上受到惊讶疑惑。第三处应选“震撼”。故选A。2.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A.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B.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C.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D.孤帆远影
3、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手法,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也可用排除法选出正确的选项。C项,“春意闹”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故选C。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孔子治学的目的是要建立一个理想的、和谐的、公平的社会制度。___。___,___。___,___。①因此,孔子的社会学说是从改造和培养人着手②因此,儒家思想的落实必然要求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个可以承担这一理想的社会群体③而孔子认为,任何社会制度的建立
4、都有赖于一批具有高尚道德人格的人④正是由于儒家的道德实践旨在成就一种圣人的品格⑤以塑造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为人格目的的A.③①②⑤④B.③①⑤④②C.①⑤④②③D.④②③①⑤【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这道题采用的是客观选择题形式,做题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虑层次间的衔接,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检查确定。由①②句中的“因此”可以确定③①⑤和④②两个小组合,因为两组句子在内容上符合因果关系的逻辑
5、,所以排除AC;③①⑤强调对个人品格的塑造,④②强调群体在社会上的重要性,遵从由个体到群体的逻辑顺序,排除D。故选B。4.下列对联中,写白居易的一项是①辞帝阙远谪蛮荒,情系孤舟,高吟钓雪;视民瘼伤如己疾,气吞猛虎,敢说捕蛇。②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③宦游西蜀,志复中原,高吟铁马铜驼,烟尘誓扫还金阙;诗继少陵,派开南宋,更入清风明月,池馆重新接草堂。④笔诤时政,心在苍生,万户争传新乐府;堤建西湖,神归东洛,千秋永祀老诗翁。A.①B.②C.③D.④【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的表达得体的能力。语言表
6、达要符合具体的情境、对象、语体,要求分清不同场合、不同时间、不同目的,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①借柳子厚《江雪》、《捕蛇者说》两篇传颂千古的诗文,写的是柳宗元,②从“大明湖畔”“金石录”“漱玉集”可知写的是李清照,③由“铁马铜驼”“还金阙”“诗继少陵”可知写的是陆游,④从“新乐府”“堤建西湖”可知写的白居易。故选D。5.下列诗句中,与下图漫画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A.燕子年年入户飞,向人无是亦无非。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C.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D.禽鸟也知勤作室,衔泥带得落花归。【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
7、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本题以漫画的形式出现,要求考生在读懂图的基础上,准确理解漫画的主旨。诗句中都出现了“燕子”这一意象,这和漫画中飞翔的燕子都是契合的,但从画中小女孩张开双手接落花可知,D项最符合漫画情景。故选D。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戴先生行状[清]洪榜先生姓戴,讳震,字东原,世为休宁人。生而体貌厚重,性端严。生十岁,乃能言。就傅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授《大学章句》右经一章以下,问其塾师曰:“此何以知其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其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师应之曰:“此先儒子朱子所注云尔。”即问:“子朱
8、子何时人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