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7429451
大小:31.02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1-11
《《将相和》教学案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将相和》教学案例《将相和》是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的题材是写人物的,它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详细具体地叙述了战国时期赵国的廉颇与蔺相如由失和到言和的事,突出地表现了蔺相如勇敢机智,顾全大局,注意团结的品质,也赞扬了廉颇知错认错的精神,说明遇事要从国家利益出发,顾大局识大体和加强团结。从教材特点和读写训练的任务考虑,教学这篇课文要教给学生“抓住人物特点”的学习方法。这篇文章在结构上是很有特点的,课文按顺序写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转变。这三个故事都很完整,可以相对独立。但组合在一起,它们又有着
2、密切联系的,与整篇也是密切相关的。在教学中,我是这样进行的:新课的引入部分师:上节课我们将课文分为了三部分,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前两部分。你们知道为什么要将这两部分连续学习吗?生:都主要描写蔺相如。师板书:蔺相如师:写了蔺相如什么呢?生:完璧归赵、渑池相会。师:在这两件事之前,蔺相如的职位比英勇善战的大将军廉颇要低,而这两件事之后,他的官职却超过了廉颇,才有了文章的第三部分。完璧归赵教学部分:师:课文我们都读过了,谁能简单说说事情的起因是什么?结果又是什么?生:起因:赵王得到一块宝玉:和氏璧,秦王想要骗取宝玉,便假装说要拿15个城来换宝玉,赵王很着急。结果:秦王的骗局被
3、戳穿,蔺相如把宝玉完好的送回了赵国。师:15个城市呀!一个城市面积可不小啊,这15个城市让你知道了什么?生:宝玉非常美,非常珍贵。师:15个城市呀,赵王竟然还那么犹豫,他还嫌少吗?他为什么犹豫?生:不是嫌少。 不换,怕秦国攻打。 换,怕秦国不讲信用。师:这两个担心的问题是否都有可能变成现实呢?生:是5师:实在是一个两难的选择!正在这为难的时候,有人推荐说有个蔺相如,为什么要推荐他呢?请你用书上的词语来回答。生:勇敢机智师:在完璧归赵过程中,哪些地方体现了他的勇敢?哪些地方体现了他的机智呢?仔细阅读这一部分,请你分别用曲线和直线把它们画出来。生发言谈谈自己的理解。生:“
4、想了一会”众多大臣都束手无策,他只想了一会就有办法了。体现蔺相如聪明。师:“想了一会儿”他在想什么,是在想去不去吗?生:不是,而是在想如何既能保住和氏璧,又能不给秦王发兵制造机会。师:他想出好办法了吗?你是从哪知道的?生: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师:蔺相如的语言当中一连用了两个相同的关联词,是什么?这是什么关系的关联词?从这两个你看出了什么?生:如果......就......假设关系,从这两个关联词看出了蔺相如不仅愿意铤
5、而走险,而且还分析了两种可能,想出两种对策。师:这两种对策目的是什么?生:就是造成秦国理屈的局面,让秦王“没有动兵的理由”,使赵国化被动为主动。可见蔺相如不仅勇敢,而且是个深谋远虑,才智过人的人。师:还有哪些描写能看出他机智勇敢?生:机智说宝玉有不足,要回宝玉。生:让人化妆将宝玉送回国。师:如果被发现会怎样?生;秦王会反说赵国不讲信用,抢回宝玉或发动战争。生: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你并不想交换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说明蔺相如自己不怕死,早已
6、把生死置之度外。师:那么你们想一想,蔺相如真的要连头和璧一起撞碎吗?你怎么知道的?5生:不是真的,因为蔺相如答应赵王,如果秦王没有以城换璧的诚意,就把璧送回来。师:除了撞这个行动可以看出蔺相如的勇敢吗? 生:还有“理直气壮”这个神态也能体现出蔺相如的勇敢。 师:那蔺相如为什么以这样的态度对秦王说话说?他不怕得罪秦王吗?生:他在威胁秦王,吓唬秦王。他知道秦王特别喜欢这块璧。师:从哪可以看出他特别喜欢这块璧?生:当秦王还没有看到璧的时候,就想用十五座城来换这块无价之宝,当他亲手拿到这块璧时又是那样的爱不释手。这些都足以说明秦王非常喜欢这块璧。因此,他是肯定不会叫他去撞
7、的。师:蔺相如就是抓住秦王喜欢璧的心理,才这样说,这样做的,我们可以看出他才智过人。我们在读这一部分的时候,就要把蔺相如的大义凛然和勇敢的机智的精神读出来。师:典礼那一天蔺相如大大方方承认宝玉已经送回国。秦王拿他没有办法,只好所以只好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放回国。为什么秦王没有办法?生:因为自己理亏没有兑现诺言,宝玉送回去应该。如果杀了蔺相如也拿不到宝玉。 师:“客客气气”是非常客气有礼貌吗?这句话写出了秦王什么心理?生:不是礼貌,写出了秦王生气,无可奈何的心理。 师:因为完璧归赵立了功,所以赵王封他为上大夫。几年后秦国又找赵国的麻烦,于是有了“渑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