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266481
大小:13.19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22
《将相和教学案例与反思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将相和教学案例与反思师:刚才同学们初步了解了完璧归赵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你们觉得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生:他是个勇敢机智的人。师: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句子体会到蔺相如机智勇敢这一特点的?请画出有关的句子,有感情的读一读,然后同桌可以讨论讨论。师:谁来把画出来的句子读给大家,并说说理由?生: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点给您看。这句话体现了蔺相如的机智。师:如果蔺相如这时候说:秦王,你不守信用,把璧还给我。秦王会还给他吗?生:(齐)不会。师:所
2、以蔺相如想了个什么办法?生:蔺相如说这块璧有点小毛病,把璧骗了回来。(教师一愣,这怎能叫骗呢)师:这块璧原来是谁的?生:是赵王的。师:那么,你们觉得蔺相如这样做能不能称为骗?生:(齐)不能。生:秦王事先给赵王的信中说愿意拿十五座城来换和氏璧,可和氏璧到手后却绝口不提交城换璧的事,这样的行为才是真正的骗。师:说的有道理。骗是个贬义词,秦王不守信用,可以用这个词来形容。你们觉得蔺相如推说和氏璧有点儿小毛病,做得对不对?生:(齐)对。师:那么,我们就应该用个褒义词来概括蔺相如的所作所为。生:随机应变。师:还有没
3、有其他词?生:足智多谋,师:还有哪些句子也表现出了蔺相如勇敢机智的特点?生:他理直气壮的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这句话体现了机智这个特点,因为蔺相如以此要挟秦王交出十五座城。(一时没有其他学生补充)师:蔺相如会不会真的向柱子撞去?生:不会。因为蔺相如答应赵王,如果秦王不愿意交付十五座城,就把璧送回赵国。师:有没有认为会撞得?(学生们都摇摇头)师:秦王认为蔺相如会不会向柱子上撞?(学生纷纷举起了手)生:秦王认为会的,因为秦王不敢叫人去抢
4、,反而叫人拿出地图,把给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生:我现在认为,如果秦王强逼的话,蔺相如会撞向柱子。我想蔺相如是不会让秦王白占便宜的,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向柱子撞去这句话可以证明。师:如果蔺相如这样做,结果会怎样?生:可能一头撞死在柱子上。生:也可能没撞死,但是后来被秦王杀死了。师:我们中国有句古话: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我们可以用什么词语来概括蔺相如的特点?生:临危不惧。生:不畏强暴。生:大义凛然。生:视死如归。••••&b
5、ull;•《将相和》教学反思诱导设疑法,顾名思义,就是抓住时机,采用循循善诱的方法,提出问题,让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充分运用他们的才智,自己独立解决问题。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一相机诱导,启发思维学生说蔺相如把和氏璧骗了回来,这是我在备课时始料不及的。但是,我知道学生已经明白蔺相如是在用计,这是学生回答中的正确因素,只是用词不当。我并没有立刻否定学生的回答,而是问学生:这块比原来是谁的?并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从而使学生正确领会作者对蔺相如和秦
6、王一褒一贬之意。学生错误的回答,往往是诱导设疑的切入口。所以在教学中,我细心听学生的回答,虽然是错的回答,我还是仔细琢磨了他们的内心想法,抓住时机,启发诱导。二诱导设疑,鼓励创新。我在备课时,设计了蔺相如会不会真的向柱子撞去这个疑问,原以为这个问题会在学生中引起激烈的争论,可是事与愿违,学生都一致认为,蔺相如不会真的向柱子撞去,只是吓唬吓唬秦王罢了。看来,学生的思维被已知的结果束缚住了。因为,这个故事的结果学生已经知道,蔺相如并没有向柱子撞去。怎样才能使学生冲出思维的樊篱,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呢?这是,我问学
7、生:秦王认为蔺相如会不会向柱子撞去。这个问题是学生摆脱了定向思维,课堂气氛也一下子活跃起来。当山穷水尽疑无路的时候,换个角度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也许会柳暗花明又一村。通过这个问题的讨论,学生体会到了蔺相如愿与和氏璧共存亡的决心,最后概括出蔺相如视死如归,不畏强暴的精神,品格。在阅读教学中,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出现停滞,闭塞或悖谬的时候,我适时的提出问题来诱导学生调理,疏通自己的思路,能更好的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