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7422357
大小:27.13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9-12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我们的民族小学教 案《我们的民族小学》教 案课题1、我们的民族小学课型新授第(1)课时 教学目的知识: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坝、坪”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坝坪、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能力: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重 点 初读课文,从课文中认识词语和生字。通过认生字卡片,看图找词巩固词语。通过玩贴字、找字的游戏进一步认识生字。资料准备1. 学生查找与课文有关的资料,预习课文。2.教师准备好相关的图片、生字词的卡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意图 一、导入新课1、(出示图片)瞧,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让他们
2、分别介绍一下自己收集到的哪一个民族。师:你们介绍的真好,让我们了解了许多知识。2、出示相关词语:傣族 景颇族 阿昌族 德昂族师:你们图文结合着,自己又认识了词语,了不起。二、顺势切入,初读课文生:他们分别简单介绍图片中这些民族的资料。 生:指名领读,生字卡片上的字。 再齐读词语。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让学生有展示的机会。 借助图认识词语。 清晨,这些来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早早地起了床,迎着朝阳,踩着露珠,蹦蹦跳跳,高高兴兴地朝同一个地方走去,他们要去哪呀?对,那可是一个充满欢笑,美丽而可爱的地方,今天咱们一起去走一走,看一看,保证你们去了就舍不得离开。 1、 提
3、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师:你们能自己学会独立预习课文,是一种好的学习习惯,应该表扬。2、读读认认1).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坪坝 傣族 阿昌族 德昂族,摔交 穿戴 招引 蝴蝶 孔雀舞 铜铃 粗壮 凤尾竹2).指名读,正音。3).开火车,练读。 3、做游戏巩固字词。a、“贴字”游戏:教师出示图片,请小朋友根据图片找到和图片有关的生词。 生:我们的民族小学 指名读书要求。学生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自己先读读认认在组内同学之间,互读、互认。指名读,其他同学纠正读音。开火车,练读 从情境中引入
4、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自己独立预习课文。通过各种认读活动帮助学生,巩固生字词。在游戏中,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词语,加深认识。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逐段朗读,读正确,了解内容。读出自己的语气。 b、玩找字游戏:抽出生字,教师读生字,小朋友找到相应的卡片贴在黑板上。4、同桌相互听读课文,在读中巩固识字。5、朗读课文1).学生逐段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同桌间互相说说读了这一段知道了些什么? 2. 组织朗读比赛,你最喜欢读哪段,试着读出你的语气。师:你读书很认真,读出了自己的体会。 三、巩固字、词,指导写词。1、 指名读生字,新词。2、 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
5、字。a.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并且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戴”,半包围结构,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蝴”左中右结构,相互要靠近些。“蝶”字要注意右旁的构成。“雀”字“小”字下边的撇(丿)要长些。 生:傣族姑娘的图片下就可以贴“傣族”“孔雀舞” 学生把老师读的相应字,贴在黑板上。 同桌互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生:逐段朗读课文 同桌说说读了这一段知道了些什么? 学生推荐进行朗读比赛。 通过学生自己的分析字形,帮助学生记忆生字,及指导字形的书写。 巩固生字词。“舞”字中间四竖要写短小、靠拢些,第三横要长些,整个字第
6、十三画是撇折。b.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三、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生字,初读了课文,下节课,我们还要与他们一起学习,你们愿意吗? 学生认读生字。 学生自己分析字形。 学生写生字,抄写词语。 板书设计 1、我们的民族小学 戴 蝴 蝶 雀 舞作业1、继续熟读课文。2、写本课书的生字。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课后小记 课时备课教案课题1、我们的民族小学课型新授第(2)课时 教学知识: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句话的含义。能力:正
7、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思教: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目的重 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通过学生多种方式有自读、同桌读、分角色读等,学生进行感悟。资料准备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2.具有云贵地区少数民族特色的音乐磁带或CD碟片。3.词语卡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意图 一、 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节课我们要继续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发现民族小学的美和课文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