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生命》课例解读

《生命生命》课例解读

ID:47388179

大小:21.64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7-11

《生命生命》课例解读_第1页
《生命生命》课例解读_第2页
《生命生命》课例解读_第3页
《生命生命》课例解读_第4页
《生命生命》课例解读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命生命》课例解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反复表达,情文并茂------《生命生命》课例解读株洲八达小学赵姜艳(13973339890)谭婷婷游丹一、研究主题《生命生命》是台湾著名作家杏林子写的一篇散文。散文是一种笔法灵活、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笔法灵活”是指其运用的篇章结构和语言技巧灵活多变,可以先抑后扬,亦可以小见大,还可回环反复等等。然而散文又是最能表达作者独特情感的一种文体,也许引发情感的事物很小很小,但表达的情感却是独一无二的,情感与文字融于一体,这就是“情文并茂”。读一篇散文的最高境界是什么?著名的文学教授孙绍振说,读散文的最高

2、境界不光是理解作者的独特情感,更重要的是能将作者的情感与自己的感悟联系起来,产生共鸣。一个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怎样达到这样的境界?执教老师又如何引导学生渐渐走向这样的境界呢?这不是不能做到,是能做到的程度问题。《生命生命》这篇课例就是尝试着通过这条途径进行散文教学。在教学策略上,有三个基于学生的设计。一是使用从形象到抽象的思维来展开教学,“生命是什么呢”,生命是抽象的,而三个事例却是形象的,通过事例来感悟生命,是作者杏林子的写法独到之处,也是读者读懂这篇散文的切入口。二是“剥笋壳”的品读方法,从段到层,

3、从层到句,从句到词,一层一层剥壳,一层一层解读,感悟作者的情感,从而唤醒学生的情感,找到读者与作者的情感共鸣。三是提炼“反复”的散文语言特点。在多处看似散落的教学中(①课题解读②“飞蛾求生”事例③合作学习其他两个事例)提炼出本篇散文的语言特点,即反复,在第二课时再从本篇迁移到他篇,巩固学习“反复”这种散文语言的特点的好处。一、研究背景生命多么神奇,生命多么美好!《生命生命》这篇散文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朴实,思想含蓄深邃。通过“飞蛾求生、瓜苗生长、静听心跳”三个事例展示了生命的意义,表达了作者积极进取的

4、人生态度,是一篇对生命的颂歌。文章在内容是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细小的事例来感悟生命,以小见大。同时,也引发读者一个矛盾的思考,那就是“飞蛾求生、瓜苗生长、静听心跳”这三件事情都非常普通、常见,于一般人来讲,并不会引起思考,更不会有所震憾,为什么唯独杏林子却能深深地感悟到生命的意义与价值?这与她的生活经历有关。她残疾,病痛;所以她敏感,直接。与之相比,美国作家克林·沃森写的《生命生命》也是一首生命的赞歌,其感悟的过程却是曲折的。第二课时通过对比阅读,就不难发现,一个人的生活经历是独一无二的,所以他感悟生

5、命的途径是独一无二的,他写出来的散文是独一无二的。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要达到以上所说的较高的理解,必须建立在对文本的细细品读上,建立在他们已有的阅读素养的基础上。《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年段的学生阅读方法主要是通过抓关键词来梳理、概括文意,并且利用关键词将段落大意或者文章大意表达出来,尝试着联系生活实际、结合上下文来谈谈自己的感受。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讲,他们之前主要学习的是写景类散文,如三上的《秋天的雨》《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三下的《燕子》《荷花》《珍珠泉》《翠鸟》等等,偶尔也学习

6、过叙事散文,如三上的《风筝》,这些散文都非常形象、具体,而《生命生命》一文却由形象渐变到抽象了。这是一个飞跃性的发展。对于第一次学习一种新的体裁,学生会好奇,也会有困难,执教老师如果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基于了学生的阅读素养来设计教学,就一定会达成目标,取得高效。“大语文观”“大阅读观”是近几年来语文阅读的方向。我区进行的“群文阅读”就是这个方向的方向盘。很多老师认为阅读课就是单篇教学,而群文阅读是多篇教学,这是错误的。“大阅读观”就是强调将阅读的面拓展,以一带三,对比阅读,群文阅读就是“大阅读观”

7、理念下的大胆的具有创新精神的阅读教学。我校从去年开始全校推广“主题阅读”,讲其核心的理念是:一滕多瓜、顺滕摸瓜;以读带讲,以读代讲、当堂背诵。这与群文阅读的理念在某一层面是殊同道合的。本篇散文的第二课文设计的内容就是拿美国作家的克林·沃森写的《生命生命》与本篇进行对比阅读,找到两篇散文的相同之处:反复的语言特点表达的好处;同时还找到两篇散文的不同之处:不同的作者感悟生命的途径不同。这种设计就是源于“大阅读观”“群文阅读观”“主题阅读观”。一、研究目标基于以上分析与研究,本篇课文的学习目标拟定为:1、

8、读通课文,掌握生字(预习完成)2、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结构,了解通过细小事物来感悟生命的写法。3、用“剥笋壳”的方法来品读语句,体会情感。4、初步理解“反复”的语言特点表达的好处。(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5、通过了解作者创作背景和生活经历来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再通过对比阅读,明白不同的人感悟生命的途径不同。(第二课时完成)二、研究实践在以上5条教学目标中,第3条是第一课时的重点目标,下面以“飞蛾求生”的事例教学活动来解析“剥笋壳”的教学设计。次数教学活动重点目标理论依据第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