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舟山地区观音信仰研究【文献综述】

明清时期舟山地区观音信仰研究【文献综述】

ID:473870

大小:2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08-08

明清时期舟山地区观音信仰研究【文献综述】_第1页
明清时期舟山地区观音信仰研究【文献综述】_第2页
明清时期舟山地区观音信仰研究【文献综述】_第3页
明清时期舟山地区观音信仰研究【文献综述】_第4页
资源描述:

《明清时期舟山地区观音信仰研究【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历史学明清时期舟山地区观音信仰研究观音信仰是大乘佛教领域最流行的一种信仰状态。观音信仰在我国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传入民间,至宋代则有“家家观世音”的说法,元明清乃至近代仍然十分普遍。即使现代,观音在民间信仰的神系中仍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了新的文化增殖。普陀山作为观音的道场,观音信仰在舟山地区盛行了一千多年,尤其是明清时期几乎到达了历史巅峰。笔者通过网络和图书馆搜集了一些相关资料,纵观文献,学者对观音信仰的研究于九十年代逐渐增多,而对于舟山地区的观音信仰的研究虽有成果,但比较零星和笼统

2、,基本没有具体介绍明清时期的。以下是笔者搜集的一些文献的综述与分析:1.对观音信仰渊源的研究。李利安的《观音信仰的渊源与传播》和《观音信仰的中国化》、郑筱筠的《观音信仰原因考》、段友文的《观音信仰成因论》、柳和勇的《论观音信仰的中国文化底蕴》、刘辉的《观音信仰民俗探源——本土观音民俗文化及其传承开发研究》等,介绍了观音信仰的起因及中国化。尽管这些文章研究角度不同,除了李利安的《观音信仰的渊源与传播》,其余对印度观音信仰的起源和演变介绍不多,但都对观音信仰的中国化做出了具体的分析,如段友文在《观音信仰成因论》中认为:“一个国家或民族接受一种异质文化

3、,往往有两种倾向,一是本土文化完全被异质文化所吞并;二是表现出两种文化的融合与再创造。观音作为宗教文化的产物,由印度传入中国,并逐渐被广大民众接受,在其精神领域中形成一种信仰属于后者。……人们的心理屡遭失望的打击,社会灾难纷至沓来,正在此时观音随佛教东传而走向寻常百姓家庭,以救世主的身分出现在民众面前,与民众心灵渴求形成契合。”段友文:《观音信仰成因论》,《山西师大学报》1998年第2期。各篇文章基本都从社会现状、观音信仰的教义以及宗教的精神力量几方面作了分析。2.对观音形象的研究。观音的形象,尤其是性别,历来是研究的热点。余锦龙的《藏传佛教艺术

4、中的观音形象》、徐华威、王水根的《观音菩萨是男是女——中土观音变性原因探析》、黄年红的《浅析观世音菩萨女性化的依据》和孙昌武的《中国汉地观音信仰与文学中的观音》等对此做出了描述。李利安在《观音信仰的中国化》中也提及:“印度佛教对观音显化及与此相关的显相的说明散见于许多经典,其总体的精神是告诉人们,观音菩萨出于慈悲救世的目的,运用其神通之力,由不可见、不可触的清净法身显化出有血有肉与常人无异的色身,或出于慑服冥顽、点化有缘之辈而现出各种有形有色但与常人不同的‘庄严法相’。”李利安:《观音信仰的中国化》,《山东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黄年红的《浅

5、析观世音菩萨女性化的依据》则认为:“事实上,佛教上的观音最初原型,是古印度婆罗门教中的一对叫双马童神的孪生小马驹。传说他们神通广大,能使盲人复明,不孕者生子,朽木开花,因而受到广泛信奉。佛教产生后,神马驹渐次成为一位慈善的菩萨,叫“马头观世音”,形象依旧是一匹小马驹。以后又被人格化,塑为男人身,于是观世音一跃而成一位威猛的伟丈夫,其出身也由小马驹而附会为王太子了。”黄年红:《浅析观世音菩萨女性化的依据》,《苏州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一般认为,观音的形象由最初的“小马驹”变为“伟丈夫”,传入中国后在唐代转变为“慈妇人”,并一直沿用至今。现在,

6、观音的标准像为头戴璎珞珠冠,身穿锦袍,外罩披肩,腰束绡带,光脚踏一朵莲花座,右手执杨枝,左手托净瓶。3.舟山地区观音信仰的研究。这方面的文献主要有柳和勇的《舟山观音信仰的海洋文化特色》和《舟山寺观、祠庙的海洋文化内蕴》,程俊的《论舟山观音信仰的文化嬗变》、赵利平的《论舟山海洋文化的源流及其发展》以及屠幼芬的《舟山观音信仰文化调查报告》等。舟山“岛岛建寺庙,村村有僧尼,处处念弥陀,户户拜观音”,其观音信仰可追溯到东晋时期。这几篇文章都提到舟山地区观音信仰与其独特的海岛地理条件有关,柳和勇在《舟山观音信仰的海洋文化特色》中提到“人们出入于浩瀚无垠的大

7、海,饱受着大海的惠赐,有着丰收的无比喜悦;也经历大海变化莫测的凶险,承受着种种不幸的痛苦。他们面对着无法理解的大海,迫切希望能有一个超凡的力量来保佑他们的幸福和安宁。于是具有大慈大悲德能的观音菩萨正好符合舟山岛民的殷切期盼。”柳和勇:《舟山观音信仰的海洋文化特色》,《上海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因此,舟山地区的观音信仰往往与海洋文化结合在一起,如观音菩萨称谓也与海有关,信徒称其为南海观音,全称南海观世音菩萨,又称南海大士;另外,信众们以普陀山雄锯海中,菩萨来山都要飘洋过海,故又称慈航观音。4.舟山普陀山观音信仰的研究。贝逸文的《论普陀山南海观

8、音之形成》、李桂红的《普陀山佛教文化》、王连胜的《普陀山观音道场之形成与观音文化东传》以及徐宏图的《谈普陀观音信仰的历史影响》等。按照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