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指向文本秘妙(王崧舟)

阅读教学:指向文本秘妙(王崧舟)

ID:47317332

大小:35.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8-17

阅读教学:指向文本秘妙(王崧舟)_第1页
阅读教学:指向文本秘妙(王崧舟)_第2页
阅读教学:指向文本秘妙(王崧舟)_第3页
阅读教学:指向文本秘妙(王崧舟)_第4页
阅读教学:指向文本秘妙(王崧舟)_第5页
资源描述:

《阅读教学:指向文本秘妙(王崧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阅读教学:指向文本秘妙杭州市拱宸桥小学   王崧舟  老师们好!很高兴有这样一次观摩研讨的机会,和大家一起探讨、分享最近我对语文教学的一些新思考、新做法,我报告的题目是——《阅读教学:指向文本秘妙》。  我不知道老师们看到这个题目的第一感觉是什么,我想,您的目光可能会聚焦到“文本秘妙”这个字眼儿上。什么叫文本秘妙?文本秘妙和阅读教学有什么关系呢?  一、发现文本秘妙  好的,带着这样的疑惑和期待,我们先来解剖一只“麻雀”吧。什么叫文本秘妙呢?我们看这篇课文——长 城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从北京出发,不过一百多里就

2、来到长城脚下。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方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侯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这样气魄雄

3、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这篇课文,如果请中央电视台的某个主持人来朗诵,你会请谁呢?有人请赵忠祥,可以;有人请朱军,肯定不行。要我请,我就请《国宝档案》的解说人——任志宏。为什么?因为文章的情感基调决定着任志宏凝重、内敛的声音表现力是朗诵这篇课文的最佳人选。其实,我说的这一点,已经触及文本秘妙了。  那么,这篇课文究竟隐藏着哪些文本秘妙呢?  我觉得,“结构”是它的第一个秘妙。从文章的整体来看,先写什么?见闻;后写什么?联想。除了见闻和联想还有别的什么吗?没了。文章一共4个自然段,一、二两段写见闻,三、四两段写联想。通篇先写见闻后写联想,这是文本在结构上最大的秘妙。如果你的眼

4、睛只盯着《长城》的内容,那么,你是不可能发现这个秘妙的。  “章法”是它的第二个秘妙。这篇文章有什么章法呢?它的章法就是典型的“起承转合”。大家看,第一段,起——“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第二段,承,“承”就是承接、承续,顺着“起”的内容和语势写下去——“从北京出发,不过一百多里就来到长城脚下。”第三段,转,“转”是转折、转换,就章法而言,转是最难写的部分——“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还写长城吗?不写了;写什么呢?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无论从内容还是从语势上看,这都是一种转折、转换。第四段,合——“这样气魄雄

5、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在这里,“合”起到一个总结、提升的作用,“伟大的奇迹”正是点睛之笔,文眼在此。  “语言”是它的第三个秘妙。《长城》的话语风格可以概括为两个关键词,第一是“平实”,第二是“精确”。不要以为平实很容易哦,“绚烂之极归于平淡”,“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那是一种很高的语言品位。“平实”中见出“精确”来,就更难了。朱光潜先生说语文的精确、妥帖绝非易事,它需要尖锐的敏感,极端的谨严,和极艰苦的挣扎。比如“站在长城上”,很平实。如果把它改成“走在长城上”,行吗?不行。“走”不庄重,不敬畏。面对伟大的奇迹,你的感觉是什么?肃然起敬。所以,你必得“站着”,而不是“

6、走来走去”。再看这个“踏着脚下的方砖”的“踏”字,改为“踩”,行吗?你踩的是谁呀?是我们的长城啊!“踩”轻浮,“踏”庄严,这就是“平实”中见出的“精确”。再看第三个“扶”字,“扶着墙上的条石”,敬重之情油然而生。不信,你换一个,“摸着墙上的条石”,你摸谁呀摸?!行吗?不行。简简单单三个字,背后的情味是什么?是对长城的无限崇敬。作者显然是怀着一种朝圣般的心情看长城、写长城的。平实的语言,表达的情感却是如此精确、妥帖,这就是高品位的文字。  “基调”是它的第四个秘妙。我仔细统计过全文的标点符号,全是逗号、句号、逗号、句号,中间倒是出现过两个顿号,除此之外,还是逗号、句号、逗号、句号的,不曾出现一

7、个叹号。就句式的角度看,文本只有陈述句,没有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全文的情感基调是高度内敛和凝重的。其实,文中有些语句是可以改写成感叹句的。譬如:“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可以改为“远看长城,它多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再譬如:“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可以改为“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