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本纪教学案

高祖本纪教学案

ID:47289458

大小:43.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8-23

高祖本纪教学案_第1页
高祖本纪教学案_第2页
高祖本纪教学案_第3页
高祖本纪教学案_第4页
高祖本纪教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祖本纪教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实用文档高祖本纪学习目的:1、了解司马迁笔下刘邦这一人物形象。2、认识体会《史记》中“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传统。3、感悟文本,领略《史记》文史结合的特点。4、了解司马迁首创的互见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司马迁作为一个伟大史学家的卓越品质和无私精神。学习重点1、学习课文中重要文言词语及句式。2、揣摩文本中体现的文学艺术特色。3、全面了解刘邦这一人物形象。第一课时学习内容及步骤:第一步:自读1-4段,疏通字词句:第1段:字义:大泽之陂(水边、堤岸)已而有身(不久)特殊句式: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判断句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省略句省略“于”第2段:字义:高祖每酤留饮(买酒)怪之(

2、以……为怪,意动用法)及见怪(奇怪的现象,形作动)此两家常折券弃责(同“债”债务)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平民百姓,古今异义)第3段:字义:高祖常繇咸阳(同“徭”,服役)大丈夫当如此也(像这样,古今异义)特殊句式:高祖常繇咸阳省略句省略“于”第4段:字义:因家沛焉(安家,名作动)坐之堂下(使……坐。使动用法)无所诎(同“屈”,理亏)公始常欲奇此女(使与一般人不同)特殊句式:迎之门省略句省略“于”引入坐省略句省略“之”吕公女乃吕后也判断句第二步:文案大全实用文档小结:1、这四段主要记述了哪些情节?明确:刘媪尝息大泽之陂生下高祖,刘邦好酒及色,纵观秦始皇而叹,徒手赴宴大言“贺钱万”等

3、2、纵观秦始皇而叹一节中,流露出刘邦的什么心理?明确:流露对自己境况的不满,对秦始皇仰慕,对权利渴求的复杂心理。3、以上情节可看出刘邦哪些特点?明确:出生不凡,仁而爱人,性情豁达,但又有无赖举动。第三步:疏通5—7字词句:第5段字义:沛公引兵西(向西进发名作动)西过高阳(向西名作状)可四千余人(大约)昌邑未拔(被攻占)特殊句式:遇彭越昌邑省略句省略“于”昌邑未拔被动句与偕攻开封省略句省略“之”第6段:字义:降章邯(使……投降,使动用法)诸所过毋得掠卤(同“掠掳”)秦人憙(同“喜”)秦军解(同懈)特殊句式:代为上将军省略句省略“之”啖以利状语后置句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省略句省略

4、主语“沛公”第7段:字义:系颈以组(丝带)还军霸上(驻军,名作动)先入关者王之(使……为王)且吾所以还军霸上(……的原因)特殊句式:系颈以组状语后置句降轵道旁省略句省略“于”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所以”固定句式第四步:小结:1、这一阶段主要写了哪些情节?明确:郦生见沛公,与秦军大战蓝田、入关约法三章等。2、郦生见沛公这一情节中,体现了刘邦什么特点?明确:勇于改错,虚心听取意见。3、“破之”“因大破之”“遂破之”,你能悟出刘邦节节取胜的原因吗?文案大全实用文档明确:善于用人用计,这是他在交战中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4、对于阻止刘邦入秦宫休息,原文只有“樊哙、张良

5、谏”,而《史记留侯世家》中有大段文字记载,这是什么述史方法?有什么作用?明确:互见法,它是将一人事迹,一件史事,分散在数篇之中参错互见,彼此互补。作用是多方面的:互见法详此略彼,叙述史事条理分明,避免重复;互见法正名实,于回护之中不失历史真实;互见法是塑造传记人物形象的一个好方法;互见法两传存疑,广载异闻,以备参考。5、刘邦进入关中,推翻秦朝后,施仁爱于百姓,以此来赢得关中人民的拥护。这种“仁爱”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明确:三方面:第一,轻财物而重义气。第二,保障关中百姓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第三,减轻百姓负担。高祖本纪第二课时学习内容及步骤:一、朗读并疏通8-14段。字义:今则

6、来(如果)无内诸侯群(同“毋纳”)沛公然其计(认为……对)令项伯欲活张良(使……活)沛公从百余骑(使……从)乃详尊怀王为义帝(同“佯”)实不用其命(服从)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区域,古今异义)不如决策东乡(同“向”)深堑而守之(挖壕沟,名作动)特殊句式: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省略句省略“于”欲以求封省略句省略“之”怀王者,吾家项羽所立耳判断句何以得主约宾语前置句是迁也判断句与项羽决胜垓下省略句省略“于”二、小结:1、这一阶段主要写了哪些情节?明确:刘邦赴鸿门谢罪、项羽分封诸侯,刘邦决策东进,进兵追击项羽,在垓下打败项羽。2、文中刘邦两用张良计的目的各是什么

7、?体现刘邦怎样的性格特点?明确:第一次是为了争权天下,第二次是为了扩大自己的力量。性格特点:善识人用人,有胸怀,能容人,知退让。3、垓下之战刘邦为何能取胜?文案大全实用文档明确:一、以众击寡。二、韩信运用谋略,阵法战法奇特。三、四面楚歌,瓦解斗志。4、在这一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明确:主要用对比的手法,写了项羽由强到弱、刘邦由弱到强的变化过程。5、刘邦最终能战胜项羽的根本原因在于什么?明确:知人善任,虚心纳谏,从民所望。后方巩固,兵力由弱转强,逐渐居于优势。三、疏通15-17段。字义:空言虚语,非能守也(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