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描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指令有效性探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小学教育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指令有效性探究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1)选题的背景新课程改革倡导语文课堂应该是互动的、开放的,是充满人性关爱的,同时也是让学习者在其中享受成功和喜悦的学习过程。小学语文课程是全方位基础教育的课程,教师应该在新理念的指导下,以全新的心态和新颖多变的教学形式去吸引学生、引导学生学好语文、用好语文。而教师调节教学过程的重要工具就是课堂用语。教学指令是小学语文课堂用语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在很多的课堂用语的分类中未将它明确指出,但教学指令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也可以说无论在导课还是提问等方面都有教学指令语的存在。“教学指令”是指教
2、师直接向学生发出指令或命令的一种形式,使学生能获得明确、具体的信息,以调节其行动、思想,从而达到教学的要求和目的。它具体化为教师根据课堂上所设计的活动,灵活地运用语言顺利地开展教学并贯穿课堂始终的行为。使学生能和着此“指挥棒”的节拍,在课堂上奏出变化有致、和谐流畅的乐章。无疑,“教学指令”是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表现力之一。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具有人文性、工具性、实践性等特点,教学内容复杂教学形式多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各个环节的展开,问题的探究都是个复杂多变的过程更需要教师的指令的引导,因此语文教学指令的研究更显得重要。我们经常在下小学听语文课的时
3、候发现一个现象:一个很好的教学意图,在目的相同、组织形式相同、活动情景相同的情况下,由两个不同教师来操作,常常会呈现决然相反的结果。这就是我们实践中经常感叹的:“特级教师的课很好,可我们学不像……”的现象。现在知道了这就是很大因素于教师教学指令的差异。26小学生的特点是注意不稳定、不持久,难于长时间地注意同一件事物,容易为一些新奇刺激所吸引。凡是生动、具体、形象的事物,形式新颖,色彩鲜艳的对象,都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吸引他们的注意。并且小学生注意的范围较小,不善于分配自己的注意,这主要是因为小学生的经验少。小学生只能同时注意到2~3个客体,而成人能同时注意
4、4~6个客体。孩子集中注意某一事物时,经常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不善于分配自己的注意。比如当他聚精会神于一个新奇的东西时,又会忘了上课认真听讲。因此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指令的有效性研究显得更为重要。小学生有着独有的特征决定了小学语文课堂指令的独特性。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指令的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1、语力特征:我们将教学指令引发学生学习意愿差异的特点征象(状况)称为教学指令的“语力特征”,通过初步的教学语料分析,我们发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指令的直接施事句包括:断言、允请、征询、竞赛等模式。一般传统的课堂会出现断言式的指令,但新课标下的课堂提倡用后面三种语气的指令,因为
5、这些语气的指令更能为小学生所接受,以一种平等的地位搭建课堂交流模式。2、指示特征:教学指令之所以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行为,就在于其激活了学生的认知结构的相应概念。对于不同的教学指令来说,激活扩散的具体“路径”有所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的认知成果。决定这些路径的关键,是教学指令本身具有的“指示系统”它包括可以激活相应认知路径的核心语词(指示词),以及对概念起加工或干扰作用的辅助性话语。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教学指令的模糊不清会使学生失去方向,所以只有清晰明确的教学指令才能使学生知道什么时候该干什么,怎么去干,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3、形象特征:小学生的形象思维比较丰富,
6、一些生动有趣的事物比较能吸引其注意力,因此小学教师的指令必须具备生动形象这个特征,老师不光通过语言的变化还可以加上得体生动的体态语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种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指令更能积极得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有效学习的时间。小学语文课堂指令语,明确有效生动,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从现实的角度出发,我们还应该理性地看到目前小学语文存在教学指令运用中的弊端和不足:1.语句冗长:笔者曾看过很多的赛课,一位教师在课堂上最长的指令竟用了150左右的词。另有位教师用了100多个词来说明游戏活动的要求,最后学生还是没有完全领会教师的意图。还有位教师向学生说明如何填表时也用了1
7、00多个词,由于描述活动的要求占用了太多的时间,以至影响了该项任务的完成。262.语言生硬:在部分普通教师尤其是老教师中教学语气断言式现象明显,这种教学指令的特征是自然语义的直接阐述,所表达的交际关系是不平等单向的,教师处于支配地位,带有明显的不可为拗的含义。表达形式一般是“动词(做)……”有时会在其中加入强调性标识,如“应该”“必须”等3.语句重复:这种情况对于借班上课较为多见。教师总是对自己的教学指令缺乏信心。有位教师在执教阅读课时要求学生:请你读这段话回答我的问题,这指令重复了六次,打断了学生阅读的思路,导致学生无法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从而降低了课堂效益
8、。另外不少教师在完成一项活动后总是喜欢
显示全部收起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