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7235133
大小:61.53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8-29
《从分散治理到协同治理社区治理多元主体及其关系构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政治从分散治理到协同治理:社区治理多元主体及其关系构建胡小君摘耍:社区治理作为微观层面的社会治理,有协同治理的内在耍求。当前•城市社区的治理已呈现影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状态•其中社区内设立的有执政党基层组织.居民委员会、物业管理机构、业主委员会.居民活动团队等,社区外介入的有上级党政机关、群团组织、社会组织、驻区单位.共建单位等。当前,多元主体在社区治理实践中处于总体分做、局部协作的状态。推进社区从分敬治理向协同治理转变,需耍确定社区治理体系中的揪纽型组织,由社区党组织和居民姿员会交叉任职形成的党一居一体
2、化组织具备了充当揪纽型组织的基木条件。在社区治理创新实践中,党一居一体化组织通过组织渗透和组织协调两种路径引导多元主体构建协同关系。党一居一体化组织应充分借助社区党员网络以及与上级党政机关的特殊联系,不断増强开放性.民主性.渗透性,推动社区协同治理的形成•关键词:社区治理;多元主体:分散治理:协同治理;党一居一体化组织屮图分类号:D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54X(2016)04-0041.08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坏节。经过多年的孕鬥发展,城市社区治理的参与主体己呈现名元化态势。但是,
3、在社区治理实践屮,这些主体相互之间仍处于总体分散、局部协作的关系状态,亟需向各参与主体有序合作的协同治理转变。本文拟运用协同治理理论,以社区治理多元主体为对象.对社区组织体系如何确定优势枢纽型组织•进而构建协同治理关系进行分析。_、社区治理:微观层而的社会协同治理要求治理主体是治理过程的基本要素Z指参与治理的利益相关者。多主体参与以及权威的多中心是治理的匝要特征。罗西瑙认为.治理既包括政府机制.同时也包含非正式.非政府的机制。随普治理范网的扩大.各色人等和各类组织得以借助这些机制满足各自的需要.实现并自
4、的曲望。®各类治理主体之间的关系在实践中存在务种可能性,既包括负向的关系.如疏离、推诿、矛盾.冲突等,也可能是正向的关系,如领导、协商.合作、互助等。在治理理论屮.治理主体间的正向关系多用协同治理的概念来界定。协同治理.足导求有效治理结构的过裸在这■过程中虽然也强调各个组织的竞争,但更名的是强调并个组织行为体Z间的协作,以实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叭=在治理实践中,协同治理因为能产生协同效应,被认为是治理主体间最能形成合力、最为和谐的关系。协同效应是指参与治理的各方,能够相互合作、相互信任、相互督促,
5、以期能够提高治理成效,降低治理成本”叭协同治理关系的形成需要一些必要条件:协同治理的前提足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参与治理的组织有自主性;协同治理的过程表现为主体间的协商与合作,共同制定治理规则:协同治理的结果是形成某种稳定的秩序,并以整合化的方式达成京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地方政府与社会管理创新研?T项目编号:13AZDO18)的阶段性成果.得到江苏省新型城镇化与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资助.系统功能的优化。社会治理是治理的中心领域,与传统单向度的社会管理不囤社会既足被治理的对象,同时也
6、足通过甘组织参与治理的乳要主体.政府.市场、社会都对社会治理发挥匝要影咱.作为多主体共同参与的治理过程.社会治理需要构建并主体之间的协同治理关系.使政府与企业、社会组织以及/或者公民等利益相关者,为解决共同的社会问题.以比较正式的适当方式进行互动和决策,并分别对结果承担相应贵任”5作为-个复杂的系统,社会治理中主体间的协同关系更强诡務合化的向,把社会系统中彼此无秩序.混沌的各种要素在统_目标.内在动力和相对规范的结构形式中整合起来,形成社会系统的宏观时空结构或有序功能结构的自组织状态.产生单一社会主体无
7、法实现的社会治理整体效应6由于社会治理的公共性质.这种整合化效应的形成离不开政府的主导作用.即构建制度化的沟適渠道和参与平台.加強对社会的支持培育•并与社会一起,发挥社会在自主治理、参与服务.协同管理等方面的作⑥。政府的主导与社会的自主构成对立统一关系,理顺两者的关系是实现社会协同治理的关键。为此,应若眼于国家及其政府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规范与合理建絢,重塑两者的互动模式以形成科学合理的互缺结构"执政党对于社会治理的界定.也强调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共治,即党委领导.政府负熬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具体而言.就足
8、坚持系统治理.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⑧。社区是聚居在-定地域范国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依作为有组织结构、有株序的社会实体,社区是社会的基本群体单元.具有聚居性、地域性.关系紧密性、职能专门化等特点。在社会治理的实践中,建制化的社区也是最基层的政治单元绘城市居民实行民主自治的我体.作为社会治理的基础环节,社区治理在微观层面上体现了当前中国社会治理的基木特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