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市公司收益质量与成长性的行业比较【文献综述】

中国上市公司收益质量与成长性的行业比较【文献综述】

ID:471553

大小:2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08-07

中国上市公司收益质量与成长性的行业比较【文献综述】_第1页
中国上市公司收益质量与成长性的行业比较【文献综述】_第2页
中国上市公司收益质量与成长性的行业比较【文献综述】_第3页
中国上市公司收益质量与成长性的行业比较【文献综述】_第4页
中国上市公司收益质量与成长性的行业比较【文献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上市公司收益质量与成长性的行业比较【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财务管理中国上市公司收益质量与成长性的行业比较(一)国外研究综述在西方文献中,行业知识作为与规模、成长性等因素并列的一个影响资本结构的因素。事实上,行业是这些因素的函数,行业本身就是有规模、成长性等因素综合在一起的产物,不同的行业,规模、成长性等特征既有差异,也有共性。Lev(1993)的研究结果表明,收益质量与其持续性成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收益的不同组成部分有不同的持续性,底线收益的持续性是其组成成分的不同持续性的平均数。Dechow,Kothari和Watts(1998)基于存货调整等假定,推导出了经营现金流预测模型(简称DKW模型)。Rag

2、huranG.Rajan&LuigiZigales(1998)以行业的发展为研究对象,提出金融市场对于不同行业所产生的影响不同。在金融市场比较发达的国家,外部融资比例较大的行业将得到更快的发展。JeffreyWurgler(2000)以行业间资本的流动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定量化描述资本配置效率的方法,并且发现,发达国家较之发展中国家发达,是由于发达国的金融市场信息更加完全,能够对高成长的行业资金需求迅速做出迅速的反应,而能从低成长的行业及时的抽出资金,避免损失。Bath(2002)等在2001年利用相关的经营现金预测模型(DKW模型)进行研究,结果得出了两个在

3、理论上一致的模型。第一个模型是用若干期历史盈余滞后值预测下一年度经营现金流,第二个模型是用当期现金数据与营运性应计项目的调整数据预测下一年度经营现金流。Richardson(2005)等通过研究收益质量与应计项目之间的关系,细分了应计总额,对应计项目各组成部分的收益相关性进行研究,发现低可靠性的应计总额部分的收益相关性比较差。Lorek和Willinger(2009)使用多元时间序列预测模型研究了现金流数据,他们发展了一套包含历史现金、盈余、短期应计项目在内的现金预测模型。他们的发现支持了如下观点:“同时考虑历史现金、盈余与应计项目的会计数据进一步提高了现金流

4、的预测能力。”(二)国内研究综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得到高速的发展,并以此推动了经济领域内各项研究工作的开展。为了进一步揭示我国经济增长中产业结构调整的状况,资本市场内的资本流动与实体经济中的产业结构调整间的关系,我们需要研究实体经济中各行业的成长性、收益质量,并且描述出金融市场的资本在成长性不同的行业间的流动状况。陈晓、陈小悦、刘钊(1999)在《A股盈余报告的有用性研究》一文中,以深、沪两市的A股为对象,对盈余数字的有用性进行了大量样本检验,证实了在中国资本市场上,盈余数字同样具有很强的信息含量,同时还为进一步探讨我国资本市场的收益信息质量提供了研究

5、平台。从收益质量的影响因素角度来看,魏明海、谭劲松、林舒(2000)在《盈余管理研究》一书中,主要从盈余管理的角度出发,探讨盈余管理对公司收益质量的影响,并通过揭示盈余管理的常见手段来说明分析、评价公司收益质量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储一昀、王安武(2000)有感于评价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指标不能反映盈利的现金流入,即不能反映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问题,利用上市公司的实际数据,通过对有关盈利指标的对比分析,揭示了盈利是否有足够的现金保证,是否普遍存在应计制下盈利的虚假问题,同时其认为提出了评价盈利质量的合理方法。张新民(2001)在《企业财务状况质量分析理论研究》一书

6、中,主要从收益形成过程的分析、收益对应资产质量的分析,以及收益质量下降的表现分析等方面阐述企业收益质量的分析方法。糜仲春、蔡天君(2001)在《收益质量分析》一文中,提出了收益质量评价的两种方法,即单项比较法和综合比较法。在运用实证分析的文献中,吴泽智(2001)将上市公司按行业进行分类,并在对这些公司1999年经营业绩进行综合测评的基础上,采用曼惠—特尼U检验法对经营进行行业动态对比分析,并对各行业上市公司1999年上半年行业经营景气度进行分析,景气度越好的行业其行业整体经营业绩进步程度一般越大,相反,行业经营景气度越差的行业,其行业整体的经营业绩恶化程度一

7、般越大。陆静、孟卫东、廖刚(2002)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和扩展的Ohlson-Feltham股票计价模型比较了会计收益和现金流量对股票价格的影响程度,证实了会计收益的信息含量,研究表明:每股收益比现金流量能更精确地解释股票价格;与国外成熟资本市场相比,我国上市公司的现金流量在股票定价中基本上不具备信息含量,特别是经营现金流量,竟然与股价呈相反趋势变化;发现了我国资本市场存在功能锁定的证据,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价值的评估往往局限于每股收益,忽视了现金流量等其它财务指标。王啸(2002)通过对美国收益质量危机的探讨,强调了对收益稳健性的分析。彭启超、陈君宁(2003)

8、在对国内现有行业分析方法研究的基础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