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7152054
大小:113.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8-13
《2019-2020年四年级语文下册 晏子使楚 7教案 沪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四年级语文下册晏子使楚7教案沪教版一、教学目标1.体会人物情感,懂得如何尊重他人,勇于维护自己的尊严。2.积累语言,学习晏子反驳语言中的逻辑关系。3.学习生字,了解生词的意思。4.朗读课文,再把故事内容演一演。二、基础知识1.生字侮欺负,轻慢:欺侮、外侮、御侮辱①耻辱(跟“荣”相对):羞辱。②使受耻辱,侮辱:辱骂。③玷辱:辱命。吩[吩咐]口头指派或命令。咐同[吩咐]口头指派或命令。犯①抵触违反。②犯罪的人。③侵犯,进攻。④触发,发作。⑤做出错误的事。组词:犯法犯规侵犯犯病盗①偷:盗窃欺世盗名盗贼盗卖②强
2、盗:盗贼海盗窃国大盗贼①偷东西的人。②邪的,不正派的:贼眉鼠眼。③副词,很,非常(多用于令人不满意的或不正常的情况)赔①赔偿:赔款。②向受损害或伤害的人道歉或认错:赔礼赔罪③做买卖损失本钱:赔本赔钱2.要求会写的词语:吩咐盗贼规矩赔礼犯罪面不改色安居乐业3.区别字侮()犯()贼()赔()倍()诲()范()绒()陪()培()三、教材分析1.教材特点:文章故事情节生动有趣,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文章讲述了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运用自己的智慧三次巧妙地反驳楚王、维护了国家和自己的尊严。课文中对晏子与楚王三次交锋的经过描写十分细致
3、具体,从中能够很好地体会感悟人物特点,从而领略晏子的聪明才智。2.教学重点:理解晏子反驳楚王的话中的深刻含义,能体会晏子反驳楚王的聪明才智所在。3.教学难点:再现晏子与楚王三次交锋时的情景,感受晏子的智慧。4.教学突破点:以晏子与楚王三次交锋为突破点,结合作者对人物细致具体的描写,感受人物当时的内心世界,分析交锋时的情景,从而感受晏子三次反驳楚王的方法的高明之处,体会晏子的聪明才智。四、教法设计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解题。“晏子”是谁?他的名字叫什么?为什么叫他“晏子”?“使楚”
4、是什么意思?(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自由读文,读通课文,自学生字新词。2.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写了什么事?(三)学习对话1.学习晏子第一次反驳楚王的这一部分。先读懂文意,理解两人语言背后的意思,然后明白晏子为何如此对答。2.练习朗读晏子和楚王的对话。3.“只好”一词说明了什么?(楚王无奈)。4.大胆质疑,根据有价值的问题展开讨论。5.拓展思考练习如果楚王听了晏子的话后,仍不开城门,晏子会:(1)苦苦等等,直至开门。(2)破口大骂,回转齐国。(3)钻洞入城,去见楚王。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学习课文教学过程:(一)回顾导
5、入,自然入文。晏子成功地反驳了楚王的第一次侮辱。今天接着学习后面的部分,看看晏子是如何用非凡的口才驳倒楚王的。(二)依据第一部分学法,自学第二、三部分。朗读这部分:晏子这两次的表现如何?你对哪一次更感兴趣?模拟当时的情景在小组里分角色朗读课文。(三)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当齐王、齐国的大臣、齐国的老百姓、楚国老百姓得知这件事后,他们都会怎么说?(四)作业1.将这篇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听。2.延伸:荐《东周列国志》一书,让学生较全面地了解晏子这个人物。五、板书设计晏子使楚 受到侮辱 巧妙反击 挫败楚王 钻
6、墙洞 钻狗洞=访狗国 只好开城门 不中用 下等人─下等国 只好陪着笑 没出息 水土不同 只好赔不是 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六、资料索引与精华人物简介——晏子晏婴(前595-前500年),字仲,谥平,习惯上多称平仲。山东高密人。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以有政治远见和外交才能,作风朴素闻名诸侯。他爱国忧民,敢于直谏,在诸侯和百姓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他博闻强识,善于辞令,主张以礼治国,曾力谏齐景公轻赋省刑,汉代刘向《晏子春秋》叙录,曾把晏子和春秋初年的著名政治家管仲相提
7、并论。出处简介——《晏子春秋》 《晏子春秋》是一部记叙春秋时代齐国晏婴的思想、言行、事迹的书,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短篇小说集。相传为晏婴撰,现在一般认为是后人集其言行轶事而成。附送:2019-2020年四年级语文下册晏子使楚1教学实录沪教版一、抓课题,隐含主题生:背古诗……最后背《墨梅》。师:“不要花开好颜色,只要清气满乾坤。”看你们,坐得大大方方,规规矩矩,说得更是字正腔圆。我呢,也是这样精精神神、大大方方地站在同学们面前。这样吧,彼此之间鼓励一下自己,送给自己牌匾上的一句话。(出示:规圆矩方。学生齐读。)[看似简单地交
8、流,其间,教师那充满深情的语言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心,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唤起了他们探究的欲望,正所谓“入境始与亲”。]师:注意观察“矩”字,和你平时写的有什么不同?生:“矩”的笔画都是横平竖直的。右边的“巨”里多了一点。师:想像一下,为什么要在“矩”里多加一点?生:是不是要强调自己规矩多一点?生:是要告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