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新动向的探讨【文献综述】

对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新动向的探讨【文献综述】

ID:471507

大小:2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08-07

对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新动向的探讨【文献综述】_第1页
对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新动向的探讨【文献综述】_第2页
对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新动向的探讨【文献综述】_第3页
对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新动向的探讨【文献综述】_第4页
对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新动向的探讨【文献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新动向的探讨【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会计学对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新动向的探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其相关研究也不断深化。近20多年来,盈余管理问题已经成为国内外会计领域广泛研究的课题。目前,针对盈余管理,各学者研究最多的也就是其定义、主客体、影响因素、存在动机以及与相关准则的关系。盈余管理是会计信息质量的大敌[1]。会计信息是对交易和事项的确认、计量、记录等一系列的核算的结果,其定期按时的公布出报,发挥了监督和反应的功能,同时也便利了使用者做出更好的预测和决策。然而在资本市场比较发达的今天,盈余管理却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外有

2、安然的破产,内有琼民源、郑百文的倒闭;这不但危害到企业的生存、发展和获利,同时也会损害相关企业的利益,扰乱经济秩序,破坏国家安定[2]。为此,国内外数以万计的学者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各方面进行了研究。(1)盈余管理的定义研究。美国会计学家William.K.Scott认为,盈余管理是指“在GAAP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3]。他将盈余管理限定再聊公认会计原则的约束范围内,采取的方法仅包括会计政策的选择。而Kthehne,Schipper认为,盈余管理实际上是“企业管理

3、人员通过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的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4]。她认为盈余管理可以出现于信息披露过程的任何环节,有多种形式。Morin等人认为盈余管理是一种超越真实性报告与欺诈性报告之边界的行为或现象,即通过盈余管理所产生的会计报表虽然缺乏真实性但也不是欺诈性报告。哈佛大学教授Paul.M.Healy和印第安纳大学教授James.M.Wahlen认为,盈余管理是“管理当局在编制财务报告和规划交易过程中运用个人判断来改变财务报告的数字,达到舞蹈那些以公司的经济业绩为基础的利益关系人的决策或者影响那些以会计报告数

4、字为基础的契约结果的目的”[5]。该定义是广泛的,将改变企业投资的时间安排和规划交易也包括在盈余管理的范围内,同时突出了盈余管理的动机问题。而我国学者对盈余管理的定义是这样的。孙铮、王跃堂定义盈余管理为企业利用会计管制的弹性操纵会计数据的合法行为。顾兆峰认为,广义的盈余管理不仅包括对损益表中盈余数字的控制,还包括对资产负债表以及财务报告中其他附注等辅助信息的管理[6]。张永奎、刘峰则定义为上市公司为特定目的而对盈余进行操纵的行为,并指明盈余管理并非限制在公认原则或会计方法内。宁亚平则认为,盈余管理是指管理层在会计准则和公司法允

5、许的范围内进行盈余操纵,或通过重组经营活动或交易达到盈余操纵的目的,但这些经营活动和交易的重组增加或至少不减少公司价值[7]。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层以获取一定的私人利益为目的,在公认会计准则的约束下,运用职业判断编制财务报表和通过规则交易变更财务报告,以使财务报告盈余达到期望水平[8]。陆建桥认为它是企业管理人员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之内,未了实现自身效用最大化或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做出的会计选择。(2)盈余管理的主体研究。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管理当局,包括经理人员和董事会。尽管经理人员和董事会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并不完全一致,但他们

6、对企业会计决策和对外报告盈余都有重大影响,企业盈余信息的披露由他们各自作用的合理所决定[9]。Aharony,Lee和Wong分析了上市公司在发行B股或H股过程中的财务包装行为。研究发现,中国的IPO公司存在着一定的盈余管理行为。同时,IPO公司的盈余管理模式取决于每家公司与政府的关系和股票上市所在地。实证研究结果表明,IPO公司在首次公开募股之前存在着盈余管理,在上市之后经营业绩则显著下降[10]。国内对盈余管理的主体研究。孙铮,王跃堂研究表明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着盈余管理,而且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受到政府的监管[11]。林舒和魏

7、明海在对中国A股公司IPO过程中的盈余管理行为的研究中发现,样本公司的报告收益在IPO前2年和前1年处于最高水平,在IPO前运用盈余管理手段大幅度“美化”报告收益的结果[12]。(3)盈余管理的影响因素研究。会计学家Dechow和Peasnell等人研究发现,上市公司两职合一与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13]。Chtourou,Klein,Xie和DavidsonRyan的研究都表明,外部董事比例大的董事会更能减少盈余管理的程度。我国学者杨兴全、石芳的实证研究表明:规模较大的董事会往往更不容易被股东或经营者控制,盈余管理程度越轻;频

8、繁的董事会会议可能是无效率或出现危机的表现,此时盈余管理程度可能会更高;独立董事的非同意意见是具有价值的,能够起到控制盈余管理的作用;董事会的独立性对控制盈余管理有积极作用,所以一方面要减少董事长与总经理兼任,避免经营者自己监督自己的情况出现;另一方面要加强独立董事制度建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