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分析【文献综述】

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分析【文献综述】

ID:358060

大小:49.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7-07-27

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分析【文献综述】_第1页
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分析【文献综述】_第2页
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分析【文献综述】_第3页
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分析【文献综述】_第4页
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分析【文献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分析【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题  目: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分析    专业:会计学    一、前言部分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当局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以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为前提,通过会计估计的合理变更、会计方法的选择运用、交易事项的时点控制以及关联交易的适度调节来修正财务报告,以期达到平衡利润、稳定股价、合理避税等目的,从而更好地实现管理当局的经营目标以及企业价值和股东财富的最大化。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的盈余管理,是实施企业既定的经营战略和管理策略的需要,也是一个企业不断走向成熟的标志。恰当的盈余管理是企业管

2、理当局管理水平的体现。但是,在会计实务界总有一些企业任意改变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恶意设置秘密准备,人为地进行利润操纵。企业的盈余管理一旦超过了合理的限度就会发生质的变化,其结果必然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侵犯报表使用者的利益,甚至危及社会安定。因此,盈余管理需要规范。二、主题部分(一)国外研究综述国外对盈余管理的研究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绝大部分是以实证研究为主。研究的方法集中在管理当局如何操纵应计利润来实现自己的目的,主要包括动机、方法、市场反应、制约因素等。KatherineSchipper(1989)将盈余管理限

3、定在对外报告领域,认为其实际上就是旨在有目的地干预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Healy(1985)则从会计准则制订者的角度出发,认为盈余管理发生在管理当局运用职业判断编制财务报告和规划交易以变更财务报告时,旨在误导那些以公司的经济业绩为基础的利益关系人的决策,或者影响那些以会计报告数字为基础的契约的后果。随着盈余管理在资本市场上的影响越来越大,研究人员也开始集中讨论资本市场上的盈余管理动机。根据契约理论,企业是“若干契约的连接”9。因此,国外学者认为,企业经理人员在实施各种契约的过程中有可能为

4、了自身利益最大化而改变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等达到操纵会计数据的目的,即企业经理人员存在盈余管理的动机。目前基于契约动机的盈余管理研究基本上是报酬契约和债务契约。(一)国内研究综述我国一系列具体会计准则的颁布几乎都有资本市场案例背景。从1997年5月到2005年3月,财政部共发布了16项具体会计准则。其中除了现金流量表和中期财务报告这两个规范财务报告的准则之外,其余的具体会计准则都与企业会计盈余确认有关。如:琼民源事件直接导致了我国首个具体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的诞生;1996年中川国际事件引出了《资产负债表

5、日后事项》准则的出台;为规范股票市场大量的债务重组活动而发布了《债务重组》准则;为规范上市公司利用收入确认手法操纵利润诞生《收入》准则等等。从会计准则出台的顺序来看,现已出台的具体会计准则的重点是规范上市公司的盈余确定,而对其他项目则涉及较少。这既体现了监管层对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重视,也与防范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紧迫性密切相关。1、理论研究薛永红在《经济师》2009年第7期发表的《存货、资产减值准备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一文中指出:在新准则的规定范围内,企业可能通过计提固定资产减值损失来降低某一会计年度利润甚

6、至出现巨额亏损,由于资产减值损失不得转回,并且在固定资产的剩余使用寿命内要重新调整折旧的计提数额,在随后的年度内折旧额将大幅度减少,利润将大幅度增加。这种可能对亏损公司特别有利。《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第十七条明确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内不得转回”。新准则的实施有可能促进了盈余管理现象的产生,可以通过企业几个年度综合折旧率的变化来分析。杨德岭(2008)在《新会计准则与盈余质量若干问题研究》中指出:新会计准则的一大特色是对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的引入。如果会计固守历史成本,企业资产的账面

7、价值将和市场价值越离越远,会计信息对使用者的价值将大大降低。新准则明确规定历史成本不再作为会计核算的唯一原则,9同时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但是,我国新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运用还是比较谨慎的,它充分考虑了我国特殊的经济环境和会计环境,规定采用公允价值必须满足一定的前提条件。例如,投资性房地产准则明确规定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应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企业能够从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

8、其他相关信息,以便合理估计公允价值。这些规定有效提高了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的可靠性。而新准则规定非货币性交换资产运用公允价值的两个前提条件是:该项交易是否具有商业实质,以及换出资产或换入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的计量。这些前提条件,将有效制约以非货币性交换的方式操纵利润的行为,切实提高盈余质量。李晶波、蒋昌稳在《中国工会财会》2007年第9期发表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