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新的课程观下教师如何面对学生的提问

小学语文论文:新的课程观下教师如何面对学生的提问

ID:47142165

大小:3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11

小学语文论文:新的课程观下教师如何面对学生的提问_第1页
小学语文论文:新的课程观下教师如何面对学生的提问_第2页
小学语文论文:新的课程观下教师如何面对学生的提问_第3页
小学语文论文:新的课程观下教师如何面对学生的提问_第4页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论文:新的课程观下教师如何面对学生的提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新的课程观下教师如何面对学生的提问 摘要:新的课程观带来学生许多方面的变化,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学生提问数量的增多和质量的提高。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被动地学习,所以教师要面对的是学生不可预料的提问。这些提问又往往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体现,教师不得不重新思考如何正确地面对和处理这些提问,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关键词:新课程观教师学生提问新的课程观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提出真实的问题在现在的语文教学中越来越显得可贵。所谓“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句名言十分贴切地道出了

2、“提问”对于学生学习的意义。在2011版的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提出:“……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也表达了对学生提问的重视。然而,在重视学生提问的今天却很少有人去思考,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如何来面对学生的提问,特别是在语文课堂上我们应该怎样来正确地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作为一个一线工作者,我也遇到过很多这样的问题。比如,今天语文课我和学生们一起学习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古诗两首》。在学习刚刚开始我们班的魏佳欣同学提出了一个问题,让我们大家的始料不及:老师,我在课

3、外找到了另一首《寻隐者不遇》。我很想知道这两首《寻隐者不遇》有什么联系?为什么会感到始料不及?其有以下几个原因:1.现在的语堂教学往往是学生揣摩老师的心理,跟着老师的思维来学习。魏佳欣同学敢于在课上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也是让我们始料不及的。2.这个问题中出现的课外版的《寻隐者不遇》,是我和其它很多学生不熟悉的。3.这个问题出现在课的开始明显与当时的教学不相适合。按照平时的教学原则这个问题的难度太大了。4.能有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关注到与课文相关的文章也是让我始料不及的。但我没有急于回答或让别的学生回答这个问题,

4、当然也没有虚晃一枪躲过这个问题。因为,我有面对学生提问的一般策略:一、了解问题的根本由来,引起学生思考共鸣。了解问题的根本由来,其目的不仅是因为作为教师需要了解问题提出的背景,更重要的是让所有在课堂上的学生也能了解问题是怎么提出来的。这样,既给其他学生有参与到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和交流的机会,也让他们能有一个思考的时间和过程。对于魏佳欣同学的提问,我是这样和她交流的:师:你能提出这个问题让我很惊讶,我想包括我在内的其他人一样很想知道你为什么会提这个问题。魏佳欣:因为我在自学这首古诗的时候翻看了一下我们的补充练

5、习,在这一课的最后有这么一首古诗。我读了一遍后感觉到这两首古诗之间似乎有什么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总觉得这两首诗中间一定会有什么联系吧?师:你能把这首课外的诗读给大家听听吗?魏佳欣读,我把这首诗板书在课本中的《寻隐者不遇》的旁边。其他学生也都轻轻地读起这一首诗来,表现出很惊讶的感觉。4师:居然会有这样两首题一样的古诗,魏佳欣你的发现太有意思了。同学们你们从她身上学到了什么?生1:我从魏佳欣身上学到了:我们要关注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外知识。生2:我们也要能向她一样去发现问题。生3:我觉得也要能她一样去思考。

6、……上面的对这段对话听起来很是平常,但它给了我和其他学生这些重要的信息:1.这两首诗的内容。2.这两首诗有不同和相同的地方。3.这两首诗之间可能有着某种联系。这样,我和其他学生就对魏佳欣同学的提问目的有了清晰的认识,同时也有了自己的思考起点和依据。其他学生就与魏佳欣同学产生的思考上的共鸣。一、展示问题的已有思考,唤起学生参与热情。这一步往往有很多老师会忽略掉,总认为提出问题的人必然对问题是一无所知的。然而,事实往往相反,一个能提出有意义问题的人往往会对问题有一定的思考。而提出问题并不是他没有进行思考,而是

7、因为进行了思考但是没有能解决问题,或者没有找到让自己的感到认可的答案。提问者对问题的预先思考内容往往会给其他人以启发和提示。在了解了魏佳欣的问题原由后,我没有让她坐下,也没为她去寻找答案和能够回答这个问题的人;而是引导她继续说下去:师:你说清了问题的来源,从中也可以听出你其实也已经对这个问题也有了一定的思考,能不能说说你对这个问题的想法?魏佳欣:是的,我觉得这两首诗一个是写事的,一个是写景的。它们之间有着很大的不同。师:你从哪儿看出一首是写事,一首是写景的?魏佳欣:课本中的这一首中间写到:“松下问童子,言

8、师采药去。”诗人在“问”,童子在“言”,明显是写一件事。师:你觉得这是一件什么事?魏佳欣:诗人在问这个童子师父在哪儿,而童子回答说:师父去采药了。师:听出来没有?谁能再说一说诗人在问什么?童子又是如何回答的?(这一句引导十分重要,让其他学生很自然地参与到思考中来,并且逐渐有了思考的热情。)生1:诗人问:你的师父到哪去了?童子回答说:去采药了。师:魏佳欣,你觉得后面两句诗是不是也是写了对话?魏佳欣:我没有思考。师:有没有同学有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