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描述:《夏枯草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夏枯草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关键词】夏枯草;药理作用;综述夏枯草为唇形科植物夏枯草PrunellavulgarisL.的干燥果穗,味辛、苦,性寒,有降糖、降压、抗菌、抗病毒、抗炎、抗肿瘤及活血化瘀等功效。由于其重要的药用价值和广泛的药理作用,因此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关注。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夏枯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笔者现就近年来国内外对夏枯草的药理研究状况作一概述。 1药理作用 1.1降血糖夏枯草具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夏枯草醇提物可降低正常小鼠和四氧嘧啶糖尿病模型小鼠血糖水平,可对抗肾上腺素升高血糖作用,并具有改善糖耐量、增加肝糖元合成的作用。刘氏等[1]认为,其机制可能与促进胰
2、岛素分泌或增加组织对糖转化利用有关。ZhengJ等[2]认为,夏枯草提取物可能通过提高体外胰岛素的敏感性,有效降低小鼠血糖,能增强格列本脲的降血糖作用。李氏等[3]采用链脲菌素(Strepotozotocin,STZ)尾静脉注射得到糖尿病模型小鼠,分别以含生药量8、4g/kg醇提物、格林苯脲或纯净水进行灌胃实验,发现夏枯草提取物具有抑制糖尿病小鼠血糖升高的作用,并呈现明显的量效关系,作用效果以高剂量为佳。其降糖机理可能与夏枯草提取物通过修复β细胞使胰岛素分泌增加或调节组织糖脂代谢有关。 1.2降血压夏枯草提取物能有效降低血压。孙氏等[4]研究发现,夏枯草氯仿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
3、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可使去甲肾上腺素引起的家兔胸主动脉收缩曲线右移,且使其最大收缩幅度变小。王氏等[5]从夏枯草中提取夏枯草总皂苷进行静脉注射,结果显示,麻醉大鼠的舒张压和收缩压有显著下降。临床上,夏枯草复方制剂用于治疗高血压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有明显降压效应的三草降压汤[6](夏枯草、益母草、龙胆草),在服药后1h即出现血压下降,并在1~4h内保持较稳定的降压效果,6h时后血压才开始回升。 1.3降血脂夏枯草可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四安胶囊[7](夏枯草、水蛭、黄连等)可调节多种动物血脂比例,使乳幼大白鼠、糖尿病家兔模型的甘油三脂(TG)、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和血脂指数降低;
4、使糖尿病模型兔的总胆固醇(TCH)、低密度脂蛋白(LDL)及载脂蛋白B(APOB)显著降低;使乳幼大白鼠的高密度脂蛋白(HDL)升高,并可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兔的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脂蛋白a(LPa)。李氏等[3]研究表明,夏枯草提取物能显著降低糖尿病小鼠血清TG、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并提高高密度脂蛋白含量。 1.4抗菌及抗病毒夏枯草水煎剂有广谱抗菌活性。醇提物中的水溶部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杆菌、青霉和黑曲霉均有抗菌抑菌作用。王氏等[8]采用关蝶法进行了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夏枯草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环
5、大于盐酸万古霉素。桂氏等[9]采用苏通氏培养基进行研究发现,夏枯草水煎剂具有体外抗结核杆菌的作用。白氏等[10]研究发现,夏枯草水提物虽有一定的抑制结核分枝杆菌生长的作用,但其乙醇提取物表现出更明显抑菌活性,认为夏枯草中不仅存在着水溶性的抗结核成分,另外还有些极性小的成分具有协同抑制结核杆菌的效果。夏枯草多糖[11-12]具有抗疱疹病毒1和疱疹病毒2作用。姜氏等[13]认为,夏枯草多糖用于单纯性疱疹的治疗作用,可能不是由对病毒的直接作用引起的,而是促进淋巴细胞转化增殖和诱生干扰素等免疫调节作用的结果。Lawrence等[14]则认为,夏枯草多糖是通过降低抗原的表达而起到抗疱疹病毒
6、作用的。夏枯草提纯物[15]还可抑制HIV-1在淋巴细胞MT-4、单核细胞U937、外周血单核细胞内的复制。KageyamaS等[16]研究发现,夏枯草提取物对HIV逆转录过程有抑制作用。 1.5抗炎及对免疫系统作用 夏枯草对早期炎症反应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陈氏等[1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夏枯草膏”改剂型制成的新中药制剂——夏枯草口服液,用其连续给小鼠灌胃7d,均能显著抑制巴豆油所致小鼠耳肿胀,对大鼠角叉菜胶性和蛋清性足肿胀模型及大鼠棉球肉芽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国内研究认为,夏枯草可能是一免疫调节剂。用夏枯草注射液皮下注射,可使动物胸腺、脾脏明显萎缩,肾上腺明显
7、增大;腹腔注射后,血浆皮质醇水平显著升高。夏枯草和红糖组成的夏枯草胶囊[18]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值而调节免疫作用。国外也有研究发现,从夏枯草中提取的熊果酸、2α-羟基熊果酸、桦木酸及2α,3α-二羟基乌苏-l2烯-28酸具有明显的抗过敏、抗炎活性,其中后者对经培养的RBL-2H3细胞中β-氨基己糖苷酶的释放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呈现出量效关系[19]。 1.6抗突变、抗肿瘤夏枯草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HorikawaK等[20]研究发
显示全部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