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谚语文化涵义对比研究【开题报告】

英汉谚语文化涵义对比研究【开题报告】

ID:471171

大小:35.39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08-07

英汉谚语文化涵义对比研究【开题报告】_第1页
英汉谚语文化涵义对比研究【开题报告】_第2页
英汉谚语文化涵义对比研究【开题报告】_第3页
英汉谚语文化涵义对比研究【开题报告】_第4页
英汉谚语文化涵义对比研究【开题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英汉谚语文化涵义对比研究【开题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金融学英汉谚语文化涵义对比研究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谚语承载了一个民族的智慧和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精华。它是在群众中间流传的、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的普遍语言现象。每个民族的语言中都包含着大量的谚语。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毫不夸张地说,对一个民族语言中谚语的研究可以深入地了解该民族的风俗和心理。正如文学作品是一个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一样,谚语——由一个民族自己创造、代代相传、并蕴涵着大众智慧的句子——也是如此,也能够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而对一个民族文化的了解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英文化的不同使谚语具有明显的民族特征,

2、而谚语本身也承载着该民族的文化。不同的谚语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有着不同的文化涵义,即使是相同的谚语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其文化涵义也会大相径庭,甚至有的谚语只在特定的背景下体现其本意。所以由于不同的生存环境、生活方式及习俗、宗教信仰、修辞手法的使用、思维方式,或源于不同的经典名作或名人之口,就会造成两种语言中的谚语文化涵义的不同。因此,比较研究英汉谚语的文化涵义,对进一步了解中西民族文化有着重要意义。根据相关文献,国外学者对谚语的研究起步较早,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修辞学角度,语义学角度和综合学科角度。从修辞学角度到语义学角度的飞跃,使学者对谚语的研究从表层语

3、言特征渐渐转向表层文化关系,并把谚语放在特定的语境中进行研究。但是,这样的研究方法存在一定的弊端,很容易将对谚语的研究套入固定的程式化。一旦程式化,那么从谚语体现出来的文化背景就显得苍白,对民族文化的理解也就无从谈起了。究其原因,是因为研究并没有从表层文化关系挖掘到深层文化关系。反过来说,对于深层文化关系的挖掘也必须以语义研究为基础,因此,在对相关文献进行了一定的分析总结之后,本研究从语义学角度出发,挖掘比较英汉谚语的深层文化涵义,以探索两个民族文化的同异。研究主要以语言文化观为主要理论依据,从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历史文化、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的角度对

4、英汉谚语的相同和不同进行对比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挖掘造成其文化差异的深层原因。综上所述,本研究旨在通过谚语文化涵义对比研究,深掘中西文化差异,更好的帮助两种语言的谚语使用者理解中西文化,使其更理性看待谚语在生活中的启示作用。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可见以下提纲:1.谚语起源与定义2.了解英汉谚语文化差异的重要意义2.1有助于正确理解语言,避免产生歧义2.2有助于发挥谚语对日常生活的启示作用2.3有助于跨文化交际3.英汉谚语差异的主要类型3.1英谚和中谚完全相同3.2英谚和中谚基本相同3.3英谚和中谚基本不同4.英汉谚语文化

5、从同到异对比研究4.1表现出的道德规范相同4.2表现出的最基本道德品行一致4.3对于名誉的重要性,基本相同4.4对于友谊,差异开始出现4.5对于帮助和救济,差异开始明显4.6对于金钱问题,存在截然不同的观点5.英汉谚语差异背后的深层原因5.1价值观念5.2风俗习惯5.3历史文化5.4宗教信仰7.总结拟解决的主要问题:1.英汉谚语文化涵义的同异2.英汉谚语差异背后的深层原因3.如何正确合理应用谚语的启示作用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综合成果分析英汉谚语不同点英汉谚语相同点结合文化涵义与背景,探究如何运用谚语的启示作用比较研究英汉谚语文化

6、涵义挖掘英汉谚语差异背后深层原因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2010年10月24日——11月24日:查阅文献资料,写出文献综述部分。2010年11月24日——11月26日:上传文献资料至高校毕业论文网络平台。2010年11月28日——12月6日:翻译两篇英文文献,每篇原文字数在2-3千之间。2010年12月7日 —— 12月30日:撰写开题报告,并上传。2011年1月——3月11日:撰写论文提纲以及初稿,上传论文初稿。2011年3月12日——3月22日:论文修改第一稿。2011年3月23日——4月16日:论文修改第二稿、第三稿。2011年4月17日——

7、4月18日:毕业论文定稿,并上传。2011年5月21日——参加论文答辩。五、主要参考文献:1.Permyakov,(1979):ProverbsandsayingsintheEast.Science,Moscow.1979.2.Baevskij,V.S.(1970):“Porozdayuscayamodelpoeticeskojsistemyposlovits.”In:Strukturno-matematiceskiemetodymodelirovaniyayazyka.Kiev,1970.(14-15)3.WolfgangMieder,AlanDu

8、ndes,(1994):Thewisdomofmany:essaysontheproverb.TheUniv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