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答题“套路”

阅读理解答题“套路”

ID:47098496

大小:45.0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7-31

阅读理解答题“套路”_第1页
阅读理解答题“套路”_第2页
阅读理解答题“套路”_第3页
阅读理解答题“套路”_第4页
阅读理解答题“套路”_第5页
资源描述:

《阅读理解答题“套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的33个“套路”中考阅文阅读的重点之一是记叙文、散文知识。其实,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十分重要。整体感知包括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对文章线索的把握,对文章思路的了解。再次是对于文章重点段落的理解和分析。做阅读题必须有四种意识文体意识:根据文章的不同体裁去答题;语境意识:联系文章中心和上下文答题;文本意识:一切答案可以在文中找到,答题不能脱离文本;题目意识:注意答案在问题中,从问题中找命题意图、答题要点和要求,按分值答题。做阅读题的流程速读,确定体裁和中心——初看题目,明要求;再通读原文——依据要求,确定有效阅读区域;反复

2、斟酌,并作答——复查,是否按照要求作答,是否表述明确。1.判断文章体裁答:这是一篇xx。“xx”中的备选答案有:诗歌、小说、散文、戏剧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三种文体的区别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技巧:时间地点看标志词,准确程度看题意;中心人物识别看中心和写作着力点事件概括要考虑文章中心,句式是:什么人+干什么;什么人+怎么样或为什么+干什么3.概括文章内容?(中心句通常在文章首尾的议论抒情句中)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句式:①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

3、经过、事件、景物)。即“什么人+干什么”这可以作为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答案。②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③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4.分析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5.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按照情感变化过程分(找表达情感词)(5)总分总(掐头去尾)划分段落层次技巧:①合并同类项,把相同内容的合为一层,把不同的分开来。②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如无中心句

4、)归纳段意:本段(概括或具体)写了“谁——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③找标志词6.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种类: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线索判断技巧:看题目,看议论抒情句,看多次出现的字眼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示例:①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如《七根火柴》以七根火柴为线索贯穿全文。②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③以中心事件为线索。如《变色龙》以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④以思想感情为线索。如《

5、荔枝蜜》以“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不大喜欢——想去看看——赞赏蜜蜂——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⑤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如《藤野先生》以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为叙事线索组织材料,在东京的见闻和感受——到仙台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离别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⑥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如《孔乙己》以小伙计“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7.为文章拟标题技巧: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依据:(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8.品味题目题型:①为什么以此为题?②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③试分析题目的作

6、用。④给文章加(换)题目。示例:1)《背影》充当线索、抓住外貌特写镜头表现父子深情。2)《阿长与山海经》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突出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这件事;表现阿长真诚、善良和乐于助人;表明我的感激和怀念。3)《变色龙》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主人公善变(见风使舵)的性格。具有极强的讽刺性。4)《长在岩石上的小花》运用比喻,形象地点明了主旨,暗喻在逆境中顽强奋斗的人。5)《六个馒头》①以极平常的馒头为题目,引起读者的兴趣;②六个馒头是本文的线索(故事围绕这六个馒头展开);③六个馒头凝聚了同学之间丰厚的友谊,使文章主题得以表现6)如果

7、把课文题目《小巷深处》改为《我的母亲》或《母亲赞》之类,你认为效果好吗?为什么?“小巷深处”是母女俩家的所在,是她们生活的场景。这里珍藏着一个感人至深的母爱故事,这里也是真挚感情的寄托。其他题目则显得平淡直露。7)地下没有鳌鱼题目好不好?简要评析一下言之成理即可。(说明文)好。既是对古人认识地震的一种否定,又能引出现代科学的解答,生动,吸引人。不好。不直接,不能一目了然,不如《地震的原因及危害》来得实在。8)《火车6年不到站》有人认为将题目改为“那车一开,就是6年”更贴切,简要谈谈你的看法。示例:①原标题好,因为对弟弟的照顾并未完

8、结,强调这种责任的持久性,突出了哥哥对弟弟的手足深情和高度的责任感。②改后的题好,突出了哥哥6年如一日付出的艰辛,强调“不容易”,难能可贵。9)《城市农夫》,如果把本文标题改为“我的打工仔舅舅”好不好?为什么?不好。理由:文章写了舅舅以及像舅舅一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