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个阅读理解答题套路1

33个阅读理解答题套路1

ID:39341076

大小:30.02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7-01

33个阅读理解答题套路1_第1页
33个阅读理解答题套路1_第2页
33个阅读理解答题套路1_第3页
33个阅读理解答题套路1_第4页
33个阅读理解答题套路1_第5页
资源描述:

《33个阅读理解答题套路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33个阅读理解答题套路,快教给孩子!经常听到小学生的家长说,我们家孩子的语文还行,每次考试都能考到90分以上,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我要告诉你,如果真的这样话,那孩子的语文真的危险了,孩子到了初中可能每次语文考试只能拿到75分左右,这不是我危言耸听,在小学90分,证明你孩子的归纳、总结、理解能力以及答题套路还没有真正的完全掌握,到了初中,语文考试的难度上升了,不会思考、总结、归纳,不掌握答题技巧、孩子也没有过多的生活经历,如果再没有大量的阅读量做支撑,结果可想而知。那么,作为家长我们该如何做呢?首先,大量

2、阅读,不断提高孩子的阅读量。阅读量这是基础,也是前提,我们公众号已经发布了许多的文章来要求大家提高孩子的阅读量,大家有空的时候可以搜索一下这类文章;一般来说一个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只有达到课本的4-5倍的时候,才会形成语文能力;著名的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也曾说过:“学习语文,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所以,阅读不但可以开拓眼界、增长见识,最主要的是应对考试可以游刃有余。最后,最好的教育就是家长的陪伴。做阅读题必须有四种意识:文体意识:根据文章的不同体裁去答题;语境意识:联系文章中心和上下文答题;文本

3、意识:一切答案可以在文中找到,答题不能脱离文本;题目意识:注意答案在问题中,从问题中找命题意图、答题要点和要求,按分值答题。做阅读题的流程(1)速读,确定体裁和中心——初看题目,明要求;(2)再通读原文——依据要求,确定有效阅读区域;(3)反复斟酌,并作答——复查,是否按照要求作答,是否表述明确。1.判断文章体裁答:这是一篇xx。“xx”中的备选答案有:诗歌、小说、散文、戏剧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三种文体的区别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技巧:时间地点看标志词,准确程度看题

4、意,中心人物识别看中心和写作着力点。事件概括要考虑文章中心,句式是:什么人+干什么;什么人+怎么样或为什么+干什么。3.概括文章内容(中心句通常在文章首尾的议论抒情句中)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句式:①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即“什么人+干什么”这可以作为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答案。②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③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4.分析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

5、当。5.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按照情感变化过程分(找表达情感词)(5)总分总(掐头去尾)划分段落层次技巧:①合并同类项,把相同内容的合为一层,把不同的分开来。②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如无中心句)归纳段意:本段(概括或具体)写了“谁——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③找标志词6.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种类: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线索判断技巧:看题目,看议论抒情句,看多次出现

6、的字眼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示例:①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如《七根火柴》以七根火柴为线索贯穿全文。②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③以中心事件为线索。如《变色龙》以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④以思想感情为线索。如《荔枝蜜》以“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不大喜欢——想去看看——赞赏蜜蜂——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⑤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如《藤野先生》以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为叙

7、事线索组织材料,在东京的见闻和感受——到仙台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离别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⑥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如《孔乙己》以小伙计“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7.为文章拟标题技巧: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依据:(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8.品味题目题型:①为什么以此为题?②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③试分析题目的作用。④给文章加(换)题目。示例:1)《背影》充当线索、抓住外貌特写镜头表现父子深情。2)《阿长与山海经》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突出阿长为我买《山海经》

8、这件事;表现阿长真诚、善良和乐于助人;表明我的感激和怀念。3)《变色龙》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主人公善变(见风使舵)的性格。具有极强的讽刺性。4)《长在岩石上的小花》运用比喻,形象地点明了主旨,暗喻在逆境中顽强奋斗的人。5)《六个馒头》①以极平常的馒头为题目,引起读者的兴趣;②六个馒头是本文的线索(故事围绕这六个馒头展开);③六个馒头凝聚了同学之间丰厚的友谊,使文章主题得以表现技巧:①先看题目本义:词语含义概括内容(点明写作内容如主要事件人物等)。②再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