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7045623
大小:1.18 M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7-08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9课 说“木叶”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5》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9课 说“木叶”古诗中写叶之名句可谓多矣,有不知谁裁出的细叶,有灯下白头人看到的雨中黄叶;有未落时沃若的桑叶,又有红于二月花的枫叶……然而,“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一千古名句,在用衰叶纷落表现诗人那忧国忧民的无尽愁思时,为何用“落木萧萧”?“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在用树叶飘落表现情感的同时,为何用了“黄叶”落地?“醉貌如霜叶,虽红不是春”,在用寒叶表达复杂感情的同时,为什么用了“霜叶”已醉?古诗中还有“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等众多名句,为什么最受青睐的是木叶呢
2、?由木叶又可嗅出古代诗歌怎样的气息呢?美字体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赏美文从唐诗的特色谈起林庚唐诗为历代广大读者所喜爱,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朱彝尊说得好:“唐诗色泽鲜妍,如旦晚脱笔砚者;今诗才脱笔砚已是陈言。”这里所谓的“今诗”指的是明诗。明代以七子为代表的诗坛专意模仿唐诗,但模仿是陈陈相因没有生气的,所以“才脱笔砚”便“已是陈言”。至于唐诗本身呢,则千载之下仍是那么“色泽鲜妍,如旦晚脱笔砚者”。我们今天学习唐诗,当然就更不是要去模仿唐诗,而是要从中感受到那“色泽鲜妍,如旦晚脱笔砚者”的新鲜活力。正是这种新鲜的活力,带着蓬勃的朝气,形成为盛唐之音,展现
3、为绚丽壮观的广阔天地,使我们感受到饱满的艺术享受。优秀的诗篇总是不断地激发着、唤醒着人们新鲜的感受,又以这方面的素养促进了诗歌的创作发展。这乃是一个辩证的历史过程。唐诗正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出现的,又以它全新的创作不断地启发着人们。我们一方面欣赏着那些最富于生活气息的名章秀句,一方面探索着那蓬勃涌现的过程和法则;唐诗由于它具有最鲜明的艺术感染力,因此就成为我们最好的学习的典范。唐诗的语言明白易懂。它不但比起唐以前的诗坛来是如此的,而且比起它以后的诗坛来也是如此的。例如明、清的诗歌,它离我们的时代比唐诗要近得多,那么为什么反而不如唐诗那么明白易懂呢?这难道不足
4、以引起我们的深思吗?明白易懂也并不难,难得的是以那么浅近的语言却能取得那么精湛的艺术成就;这深入浅出的诗歌造诣,又正是唐诗为人们赞赏的一个缘故。明白易懂自然更不等于一览无余,一览无余又怎能百读不厌呢?而唐诗却正是以其明白易懂而更为人们所百读不厌。这之间既有统一又有矛盾。唐诗中有一些人人传诵的名篇,其间的诗歌语言本来是允许有一定跳跃性的,有时跳跃得比较突出了些,就可能感到不那么平易;可是如果它因此却取得了强烈的艺术实感,那么人们就会爱不忍释。语言的明白易懂乃是语言的美德,诗歌虽然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艺术,却不能不植根于日常的生活语言之上,远离了生活语言,诗歌的花
5、果就容易枯萎,明白易懂乃是诗坛的一条康庄大道。唐诗中既有大量明白易懂的杰作,又有少量不太明白易懂的名篇;这里的矛盾统一可以成为我们探索诗歌语言艺术奥秘最好的桥梁。而唐诗的可贵正在于语言艺术上深入浅出的统一,这乃是它的最高成就,最鲜明的特色;这也是唐诗能那么繁荣旺盛的一个原因。研究唐诗繁荣的原因,也是我们学习唐诗一个方面的课题,我们很少看到人们对于其他时代诗歌繁荣的原因有那么大的兴趣去进行研究。这当然首先由于唐诗是一个大家公认的诗歌高潮。而这个高潮又被传统地分为初、盛、中、晚,起伏分明的四个时期;我们也很少看到其他时代的诗坛有这么完整的时代性的划分,这当然也
6、由于它是一个波澜壮阔巨大持久的高潮,所以才能分得清它的潮头、潮尾、顶峰与转折。而这个初、盛、中、晚的四个时期,又恰恰与唐代整个社会的起伏发展相为终始。唐代社会的发展乃是整个中国封建社会上升发展的高潮。这两个高潮的息息相通,就更增加了初、盛、中、晚的鲜明性。这里值得我们探索的问题也就不限于诗歌本身,而是诗歌与时代的关系。诗歌作为一个特殊的语言艺术,它的发展有其自身的内部规律,而它的发展如何才能获得充分的成熟,则又取决于它所处的那个时代的客观条件。这里包含着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广泛生活内容,是我们研究唐诗的广阔领域。(选自《唐诗综论》,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7、,原文有删节)课内素材林庚先生既是一位诗人,也是一位学者,尤其是对中国诗的研究,有其独到的理解、欣赏和观点。在《说“木叶”》一文中,作者从人们最为熟悉、习以为常的“木叶”说起,援引了大量的诗句,分析了中国古典诗歌用“木叶”而不用“树叶”,又由“木叶”发展为“落木”的原因,经过深入的研究,从“木叶”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发现诗歌的语言是有尽的,但它包含的意思,给予读者的暗示、启发则是无尽的。正如林庚先生所说:“诗歌能于一瞬间千古,于微小显大千,能使我们超越有限直面无限。”“读诗”不只是停留在理解的层面,应该是有见识的深入阅读、欣赏,融入诗境中,即与作者同呼吸、共
8、命运。读出表面文字后深藏的内涵,从而进入到艺术形象的领域。[运用角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