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节对虾病害防治技术

斑节对虾病害防治技术

ID:47022683

大小:2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27

斑节对虾病害防治技术_第1页
斑节对虾病害防治技术_第2页
斑节对虾病害防治技术_第3页
资源描述:

《斑节对虾病害防治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斑节对虾病害防治技术www.zhimeijiaju.com斑节对虾斑节对虾的病害应以防为主,防重于治,这就需要平时多观察虾的活动和摄饵情形,以便出现病情能及时处理,尽量减少损失。一般来说,健康的斑节对虾双须比虾体长,游泳足明净,肠胃较饱满,尾扇张开,遇光下遁;而食欲不振,仰头附壁,长须断损,肠胃空虚等,是发病的征兆。常见虾病1、尾棘萎缩病常发生在无节幼体期,患病时刚毛、尾棘弯曲和短缩、以致污物缠身,幼体下沉,严重时造成幼体的大量死亡。致病原因是由于水质污浊引起。防治方法:换新鲜的海水,保持水质清新。2、气泡病多发生在蚤状幼体和糠虾

2、幼体阶段,一般出现在午后气温高的时候,发病时在幼体胸部或腹部的消化管道内,出现球形、椭圆形或长条形的气泡,少者1个,多则3-5个。由于出现气泡,幼体比重相对变小,造成平衡失调而漂浮水面,久则死亡。致病原因是水中微细气泡被幼体纳入胃肠所致。防治方法:加入新鲜的海水或换水,并加大充气量。3、肝脏白浊病是由病毒原发感染的消化系统疾病。多见于糠虾期幼体及初期仔虾,发病的幼体、仔虾常浮于水面打转,行动迟缓,肝脏显白浊色,不透明,重者肠道也变白浊,传染性强,发病率高,危害较大。防治方法:使用二氟苯乙烯酸钠防治。4、弧菌病是由弧菌侵入血液而引起

3、的一种全身性感染病。多见于蚤状幼体、糠虾幼体及仔虾。生病的幼体活动力明显下降,趋光性弱,腹部弓起,体色发白,在显微镜下可见到体内有大量的能活动的细菌。受感染的幼体死亡率很高。防治方法:发病初期投入制霉菌素、磺胺类药有效。5、红鳃病鳃部长期缺氧或体弱、抵抗力差时,若鳃部组织受损,容易受细菌的二次感染,使鳃变红,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鳃部有树枝状的红色素,病症越重,颜色越变深,病虾活力较差,但仍能正常摄饵。防治方法:用抗生素如土霉素等拌料投喂,可防止细菌的继续感染,阻止病势蔓延。6、烂鳃症养殖池底部烂泥巴或残饵腐败大量堆积而形成还原层,使

4、鳃部附着大量杂质,鳃组织受堵塞、损伤、变色,全面性或局部性显现变黑症状。防治方法:注意水质管理,每天换水,连续一周;若池底老化,可使用池底改良剂如生石灰、微生物制剂、光合细菌等;若是真菌性感染,可使用甲基蓝8×10-6-10×10-6药浴。7、黑斑病受环境因素的刺激、蜕壳时被残食所致的裂伤,或长期无法蜕壳,均容易罹患嗜几丁质细菌的附着或侵入体内,使得尾扇边缘及表壳出现黑色斑状。防治方法:使用茶麸药浴,并换水及提高水温促进蜕壳,可除去表壳的黑斑,但若细菌已侵入虾体的,则应淘汰。8、烂尾症因过度刺激引起冲撞,或蜕壳时尾部受伤,而遭致嗜

5、几丁质细菌或其它细菌的二次感染,使尾扇溃烂、缺损,若病症严重时,会引起死亡。此症常和黑斑病一起出现。防治方法:预防可用四级铵类10×10-6药浴,治疗可用粒状有机铜1×10-6-1.8×10-6,含量为20%的有机碘0.1×10-6-0.4×10-6药浴。9、钟形虫感染症体表因钟形虫大量寄生而呈棉絮状,不易蜕壳,步足及游泳足茎部亦会附着,若在鳃部大量繁殖,会造成缺氧,使鳃功能衰弱而引起死亡。防治方法:用甲醛25×10-6-30×10-6药浴,若虾苗用15×10-6-20×10-6,严重者一周后再重复使用一次。10、线虫寄生症由于线

6、虫大量寄生于表壳和鳃部,使虾体行动迟缓,活力降低,摄食量减少,严重时不能蜕壳,久则死亡。线虫多由中间宿主如下杂鱼、桡足类等将虫体或卵带入池中,育苗期间则多由丰年虫或藻类带入引起。防治方法:饵料必须严格消毒,做好水质管理;池中投入甲醛15×10-6-20×10-6,硫酸铜1×10-6-2×10-6或高锰酸钾3×10-6-5×10-6均有一定的作用。www.zhimeijiaju.com11、丝藻附着症养虾池的透明度太高,丝藻就会大量繁生,附着于虾体,严重时长满虾体,会影响虾的活动和摄饵。防治方法:利用水温刺激,促使其蜕壳。附着较严重

7、的,可用硫酸铜0.5×10-6-2×10-6药浴,以杀除丝藻及加速蜕壳。12、卡土常(肝硬化、肠炎)患病时,虾体表壳变软,活动力差,并有靠岸现象,若将病虾的头胸部剪开可发现其肝胰腺有肿大发炎、变色或萎缩硬化的现象,后肠也可能有化脓现象,但鳃部有可能仍正常,也有可能因久病而呈黄鳃或烂鳃,死亡率相当高。防治方法:选择健康的虾苗,以抵抗病原的侵袭,其次是避免虾粪、残饵、死藻及有机物的堆积,防止底质恶化和病原菌的繁殖。患病时可用抗生素如复方新诺明、土霉素等拌在饲料中投喂,以防止细菌的二次感染,投药量依虾体的大小而异。13、变红症由于水质恶

8、化或池底腐化,使池中产生有毒物质,导致体色变红、厌食、体重减轻、肉质变软并有靠岸或浮头现象,也有的是细菌性或病毒性疾病的末期而引起虾体变红的,死亡率相当高。防治方法:若因水质变化引起,则先换水质良好的水,并针对恶化原因加以改善。若因底质腐化引起,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