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白对虾病害防治技术

南美白对虾病害防治技术

ID:10867440

大小:2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8

上传者:U-3682
南美白对虾病害防治技术_第1页
南美白对虾病害防治技术_第2页
南美白对虾病害防治技术_第3页
南美白对虾病害防治技术_第4页
南美白对虾病害防治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南美白对虾病害防治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南美白对虾病害防治技术2011年第6期(总第173期)种特种动物南美白对虾病害防治技术廉超①格桑达娃②王慧③(①山东省即墨市海洋与渔业局266200②西藏自治区畜牧总站拉萨③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泰安)中图分类号:$945.4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1733(2011)06.0061—02南美白对虾生长快,在合理密度和饲料充足的条件下,水温22~35℃,幼虾经60~70d左右饲养,可养成体长10~12cm,体重10—15g的商品虾,养殖成活率达80%,亩产达200kg以上.南美白对虾抗环境变化能力强,对温度及盐度适应范围甚广,能在水温6~40℃的水域中存活,生长水温l5—38℃,最适水温22~35℃;能在盐度0.5%e-.-35%.的水域中生长,可以在海水池塘半精养和精养,虾苗经淡水驯化后,可在纯淡水池塘中养殖.近年来,由于白对虾养在我国沿海迅猛发展,养殖规模增大,虾苗良莠不齐,养殖技术滞后和病毒防治措施不到位,盲目或滥用药物等,导致虾病发生,死亡,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研究表明,造成对虾大批死亡的病原有病毒,细菌和藻类.现将我国目前南美白对虾养殖中几种主要疾病和防治方法总结如下.1对虾红体病1.1病原杆状病毒.1.2病症体形消瘦,甲壳变软,红须,红尾,体色变暗,变红,镜检发现红色素细胞扩散变红,部分病虾甲壳与肌肉容易分离,消化道特别是胃不饱满,肠道发 红,并且肿胀;发病初期大部分病虾在水面缓慢游动,且靠边死亡,头胸甲出现明显的白色斑点.1.3流行情况该病发病迅速,死亡率高,一般虾池发病后10d左右出现大部分对虾死亡,发病对虾规格约6~9cm,养殖时间约30~60d,环境剧变时更易发生此病.1.4预防(1)彻底清淤,定期泼洒生石灰消毒,保持水质清洁;(2)投放无病的健壮虾苗,确保健康虾苗进入养殖环境;(3)高温季节,经常性向养殖水体泼洒光合细菌2~5mg/kg或枯草芽孢杆菌0.25mg/kg,以改良池水环境.(4)按饲料量的1%.~2‰添加Fz0一生物活性剂,可同等贡献作者通讯作者增强对虾的免疫能力及抗病力,按饲料量的2%一3%添加活力菌可有效调节对虾消化道内微生态平衡,同时内服抗病毒的中草药,连喂7~10d.1.5治疗(1)第l天全池泼洒二溴海因O.2mg/kg,溴氯海因0.3mg/kg,第2天停药ld,第3天再泼洒1次;(2)每公斤饲料添加环丙沙星lg+鱼血散20g+EZO一生物活性剂2g+Vc2g+肠炎停5g,连喂5~10d.2对虾自斑病2.1病原HHNBV杆状病毒2.2病症病虾离群,不摄食,肠胃内无食物,在池边缓慢游动,体色稍变红,头胸甲及腹甲容易揭开而不粘连,甲壳上可见白斑.2.3流行情况主要发生在6~8月份,1月龄左右的幼虾易被感染,3~10d大量死亡,死亡率达80%~90%,是当前最常见的爆发性流行病之一.2.4防治该病目前虽然无特效治疗方法,但对虾感染该病毒后也要有一定的条件才会发病致死,对虾是否感 染杆状病毒发病死亡与对虾消化道内微生物群落(细菌群落)的组成演变和池水中微生物的组成有关,当其原有微生物群落处于生态平衡时,可抑制杆状病毒的感染;反之,病毒就可能在消化道内增殖感染,进而传播到对虾的其他器官如淋巴,肝胰腺等,使对虾发生病变直至死亡,所以,应综合防治.防治措施:(1)全池泼洒溴氯海因0.3mg~g或二溴海因0.2mg/kg,2~3次;(2)将扒边的病虾捞出消毒,清除污染源;(3)按饲料量的l%o一2‰添JOHEZO.生物活性剂,可增强对虾的免疫及抗病力,按饲料量的2%.~3%o添加活力菌,可有效调节对虾消化道内的微生态平衡,同时内服一些抗病毒的中草药,连喂7~10d.6l山东畜牧兽医2,011年第323红腿病3.1病原副溶血菌3.2病症病虾活力减退,游动缓慢或沉于水底不动,食欲减退,头胸甲心区上方由原来的青色透明变为白色,后期变为淡桔红色,腹部游泳足,步足,尾扇变红.3.3流行情况该病在各养虾区都有发生,常呈急性型,死亡率很高,每年的高温季节发病较多.3.4预防(1)彻底清淤,保持水质清洁,合理放养;(2)定期泼洒生石灰或二溴海因0.2mg/kg;(3)消毒5d后全池泼洒活力菌或光合细菌.每lOd左右泼洒枯草芽孢杆菌0.25mg&g.3.5治疗(1)全池泼洒二溴海因0.2mg/kg或溴氯海因0.3mg&g,1-2次;(2)饲料中添加鱼血散20g~lLzL霉素0.5g//kg,连续投喂7~lOd. 4丝状藻类附着病4.1病原丝状藻类4.2病症病虾体表被丝状藻类附生,不能正常生长,久不脱壳.4.3防治(1)经常泼洒活力菌,调节水质.(2)全池泼洒青苔宁或螯合铜,1-2次.5固着类纤毛虫病5.1病原聚缩虫,单缩虫,果枝虫,钟形虫等.5.2病症镜检可见大量虫体充塞于鳃丝之间.5_3流行情况主要发生在水质不洁,含有机质多的水体中,虾的越冬,育苗,养成各阶段均可发生.5.4预防(1)经常更换池水,合理投饵,采用沸石粉10~20mg/kg泼洒水体,改良养殖环境.(2)每15d左右全池泼洒1次虾蟹纤虫净.5.5治疗(1)全池泼洒虾蟹纤虫净,若病情严重,隔天再泼洒1次;(2)全池泼洒新洁尔灭和福尔马林药浴3h,然后大量换水.(3)可全池泼洒1次工业级硫酸锌2~3mg/kg,次日全池泼洒0.3mg/kg溴氯海因复合消毒剂,间隔10日后,全池重复泼洒1次工业级硫酸锌3mg/kg;(4)全池泼洒纤虫净1.0-1.2mg/kg,次日全池泼洒0.4mg&g溴氯海因复合消毒剂,间隔10日后,全池重复泼洒1次纤虫净1.Omg/kg若发现病虾脱壳困难,则同时可全池泼洒1次茶~fllOmg/kg.(收稿日期:2011_o4-12)(上接6O页)棘挂住,出现耳朵扯裂现象,养殖户找防疫员的麻烦,并向周围群众做反面宣传,造成负面影响,许多群众对防疫产生抵触情绪,致使农村动物防疫工作不好开展.2.1.2疫苗使用过程中操作不规范个别防疫员在使用 疫苗的过程中,没有按标准要求进行稀释,或在稀释过程中受到消毒液污染;用时没有充分摇匀:注射部位不准确,或注射深度不够,甚至打飞针;注射剂量不够或过多;注射部位皮肤不消毒;针头大小,长度不合适;疫苗使用过程中没有防晒,防高温,没有在2h以内用完;做不到1个畜1个针头;没有将使用完的疫苗瓶进行无害化处理,随手乱扔疫苗瓶.2.1I3个别防疫员缺乏责任感个别防疫员在工作过程中对群众的说服教育不够,责任心不强,工作力度不够,导致免疫密度得不到保证.2.2应对措施2I2.1加大动物防疫法律法规宣传力度本县畜牧业的重点在农村,农村动物防疫的好坏取决于广大养殖户的62,;,:Jm;J:,J:,防疫意识.对养殖户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山东省动物防疫条例》,有利于强化广大养殖户防疫观念,改变传统养殖陋习,大力配合政府部门组织的防疫工作,减少动物疫病发生.同时加大对养殖大户,从事动物及动物产品加工,经营和运输人员的宣传教育力度,使其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积极参与和支持动物疫病防治,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免疫注射等工作,控制疫病发生,保证兽医事业的健康发展.2.2.2建立健全动物防疫体系配备一支业务精湛,综合素质高的动物防疫队伍,并每年定期进行业务培训.对那些拒不接受免疫注射的养殖户要做细致耐心的工作,直至他们接受免疫注射.2.2.3确保防疫质量将防疫员的报酬与其工作质量相结合,防疫质量与镇村的全方位目标考核相结合,确保 防疫质量和防疫密度,真正做到"镇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禽".真正做到防疫工作为畜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收稿日期:201l删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