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7017297
大小:614.5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9-06-01
《2016届高三数学(文)二轮复习教师用书:专题一-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题一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见学生用书P1)(见学生用书P1)1.常用数集的专用符号自然数集N,正整数集N*或N+,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2.集合的关系(1)集合与元素的关系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那么可表示为a∈A;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那么可表示为a∉A.(2)集合与集合的关系若A是B的子集,则可表示为A⊆B;若A是B的真子集,则可表示为AB.(3)集合相等定义:如果两个集合中的元素完全相同,则两集合相等; 表示方法:集合A与集合B相等可表示为A=B;如果集合A与集合B满足A⊆B且B⊆A,则A与B相等.3.集合A和B的交集是指由属于A并且属
2、于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用符号表示为A∩B,用描述法表示为A∩B={x
3、x∈A,且x∈B},用Venn图表示为. 4.集合A和B的并集是指由属于A或属于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用符号表示为A∪B,用描述法表示为A∪B={x
4、x∈A,或x∈B},用Venn图表示为.5.设集合I为全集,集合A是它的一个子集,A的补集是指由属于集合I,但不属于集合A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用符号表示为∁IA,用描述表示为∁IA={x
5、x∈I,但x∉A},用Venn图表示为.6.A∩B=A⇔A⊆B,A∪B=A⇔B⊆A,∁I(A∩B)=(∁IA)∪(∁IB),∁I(A∪B)=(∁I
6、A)∩(∁IB).7.四种命题及其关系8.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如果p⇒q,则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2)如果p⇒q,q⇒p,则p是q的充要条件.9.逻辑联结词命题中的或、且、非叫逻辑联结词.命题p∧q,p∨q,綈p的真假判断pqp∧qp∨q綈p真真真真假真假假真假假真假真真假假假假真10.全称量词(1)短语“所有的”“任意一个”在逻辑中通常叫做全称量词,并用符号∀表示.(2)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叫做全称命题.(3)全称命题“对M中任意一个x,有p(x)成立”可用符号简记为:∀x∈M,p(x),读作:“对任意x∈M,都有p(x)成立”.11
7、.存在量词(1)短语“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在逻辑中通常叫做存在量词,并用符号∃表示.(2)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叫做特称命题.(3)特称命题“存在M中的一个x0,使p(x0)成立”可用符号简记为:∃x0∈M,p(x0),读作:“存在一个x0∈M,使p(x0)成立”.12.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命题命题的否定∀x∈M,p(x)∃x0∈M,綈p(x0)∃x0∈M,p(x0)∀x∈M,綈p(x)(见学生用书P2)考点一 集合及其运算考点精析1.集合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在求解集合问题时,要特别注意这三个性质在解题中的应用.即在分析问题时,要看能否
8、利用“三性”找到解题的切入点;题目解答出来后,再检验其元素是否满足“三性”.2.含参数的集合问题是本部分的一个重要考向,解题时应根据集合元素的互异性多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并注意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在解题中的运用.3.集合问题多与函数、方程、不等式等知识联系在一起,因此要注意不同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要善于从函数、方程、不等式的角度去理解用描述法表示的集合,从而借助函数、方程、不等式的知识与方法去解决问题.4.在解题中要特别注意空集的特殊性,它往往导致我们在解题中出现错误,所以要善于总结空集在解题中的特殊性,避免因忽视空集而出现错误.例1-1(2015
9、·北京卷)若集合A={x
10、-511、-312、-313、-514、-315、-516、-317、x2=x},N={x18、lgx≤0},则M19、∪N=( )A.[0,1]B.(0,1]C.[0,1)D.(-∞,1]考点:并集及其运算.分析:分别求出集合M、N的元素,利用集合的基本运算即可得到结论.解析:M={x20、x2=x}={0,1},N={x21、lgx≤0}={x22、023、=∅,作韦恩图可知N⊆M,则M∪N=M,故选A.答案:A点评:本题
11、-312、-313、-514、-315、-516、-317、x2=x},N={x18、lgx≤0},则M19、∪N=( )A.[0,1]B.(0,1]C.[0,1)D.(-∞,1]考点:并集及其运算.分析:分别求出集合M、N的元素,利用集合的基本运算即可得到结论.解析:M={x20、x2=x}={0,1},N={x21、lgx≤0}={x22、023、=∅,作韦恩图可知N⊆M,则M∪N=M,故选A.答案:A点评:本题
12、-313、-514、-315、-516、-317、x2=x},N={x18、lgx≤0},则M19、∪N=( )A.[0,1]B.(0,1]C.[0,1)D.(-∞,1]考点:并集及其运算.分析:分别求出集合M、N的元素,利用集合的基本运算即可得到结论.解析:M={x20、x2=x}={0,1},N={x21、lgx≤0}={x22、023、=∅,作韦恩图可知N⊆M,则M∪N=M,故选A.答案:A点评:本题
13、-514、-315、-516、-317、x2=x},N={x18、lgx≤0},则M19、∪N=( )A.[0,1]B.(0,1]C.[0,1)D.(-∞,1]考点:并集及其运算.分析:分别求出集合M、N的元素,利用集合的基本运算即可得到结论.解析:M={x20、x2=x}={0,1},N={x21、lgx≤0}={x22、023、=∅,作韦恩图可知N⊆M,则M∪N=M,故选A.答案:A点评:本题
14、-315、-516、-317、x2=x},N={x18、lgx≤0},则M19、∪N=( )A.[0,1]B.(0,1]C.[0,1)D.(-∞,1]考点:并集及其运算.分析:分别求出集合M、N的元素,利用集合的基本运算即可得到结论.解析:M={x20、x2=x}={0,1},N={x21、lgx≤0}={x22、023、=∅,作韦恩图可知N⊆M,则M∪N=M,故选A.答案:A点评:本题
15、-516、-317、x2=x},N={x18、lgx≤0},则M19、∪N=( )A.[0,1]B.(0,1]C.[0,1)D.(-∞,1]考点:并集及其运算.分析:分别求出集合M、N的元素,利用集合的基本运算即可得到结论.解析:M={x20、x2=x}={0,1},N={x21、lgx≤0}={x22、023、=∅,作韦恩图可知N⊆M,则M∪N=M,故选A.答案:A点评:本题
16、-317、x2=x},N={x18、lgx≤0},则M19、∪N=( )A.[0,1]B.(0,1]C.[0,1)D.(-∞,1]考点:并集及其运算.分析:分别求出集合M、N的元素,利用集合的基本运算即可得到结论.解析:M={x20、x2=x}={0,1},N={x21、lgx≤0}={x22、023、=∅,作韦恩图可知N⊆M,则M∪N=M,故选A.答案:A点评:本题
17、x2=x},N={x
18、lgx≤0},则M
19、∪N=( )A.[0,1]B.(0,1]C.[0,1)D.(-∞,1]考点:并集及其运算.分析:分别求出集合M、N的元素,利用集合的基本运算即可得到结论.解析:M={x
20、x2=x}={0,1},N={x
21、lgx≤0}={x
22、023、=∅,作韦恩图可知N⊆M,则M∪N=M,故选A.答案:A点评:本题
23、=∅,作韦恩图可知N⊆M,则M∪N=M,故选A.答案:A点评:本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