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李白的山水诗》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讲李白的山水诗一、回顾山水诗的发展历程山水诗是描写山水风景,抒发观赏山水时的感受的诗歌。《诗经》有部分诗写山水的诗句,但没有全篇写山水,往往是用来起兴,或是做为人物活动的背景。庄子:“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曹操的《观沧海》是第一首完整的写景诗。魏晋时期,玄学讲自然,包括大自然。人们更多的观照山水,发现了山水之美。寒门庶族的刘裕当了皇帝,王谢大家的门阀受到打击,诗人谢灵运愤愤然遨游山水,却体会到大自然山水之美是具体的实在的。他说:“夫衣食,人生之所资;山水,性分之所适。”(《游名山志序》)在观念上摆脱了汉代礼教化了的、魏晋玄虚化了的山水观,他发现了浙东
2、山水绚丽多姿的自然美,大量创作了以欣赏山水为主题的诗歌。因此,他的山水诗虽然有明显不足,但却使大自然山水从古来神化、礼教化而玄虚化的观念束缚中解放出来,变为造化的艺术品,焕发光彩,供人游赏,人化了。谢朓以后,山水诗没有多大发展。盛唐时期,王维、孟浩然形成了山水诗派。李白虽然不属于山水诗派,也不是以山水诗出名的,但也写了许多山水诗,成就比较高。李白一生的大半岁月是在隐逸漫游中度过的。他说:“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他“心爱名山游,身随名山远“(《金陵江上遇蓬池隐者》)。李白一生游览过许多地方,四川、山东、山西、河南、浙
3、江、江苏等,黄河、长江流域。李白20岁前后游历了蜀中的不少名胜古迹,培育了他壮阔的胸怀,豪迈的性格和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李白25岁后,出蜀漫游,在祖国广阔天地里培养了对大自然的爱慕和对前途的美好憧憬。李白被玄宗“赐金还山”后,又再度漫游,游踪遍及齐鲁,江浙、燕赵,歌咏祖国大好河山是李白此时期山水诗的主要内容。李白长流夜郎,中途遇赦,流浪于宣城、历阳,此时山水诗将游仙、山水和现实联系起来,反映李白深刻内心矛盾。所以在他创作了许多山水诗,并把山水诗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开拓了一个新的境界。二、李白写山水诗的原因1、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表现。李白热爱
4、祖国河山,所以他可以忘记忧愁,以极大的热情去写祖国河山。2、受道家的影响。道家的自然思想使他要拥抱大自然,与之化为一体。在《山中问答》中,他诡秘地说:“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世俗不会理解他,他也不属于世俗的人间。他的神秘的桃花源,就是从碧山通往梦想的神仙世界,生活在“大块”中,与大自然元气混沌一片。这种道家、道教的思想观念随他的社会生活、政治遭际而日益加深,使他日益爱好大自然山水,也使他的山水诗里的山水形象不仅表现自我形象,而且融化为自我形象,使山水形象理想化、狂想化、个性化了。3、受二谢的影响。李白深为感佩
5、谢朓:“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金陵城西楼月下呤》)可见李白山水诗接受了谢灵运、谢朓的艺术滋养,承继发展了大、小谢山水诗歌艺术传统。4、受孟浩然的影响。开元年间的山水诗人孟浩然便是这类盛世隐士而名士的一个代表。他虽曾归隐鹿门山,而青年李白深深景慕的就是这位声闻天下的孟夫子:“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赠孟浩然》)赞美他不慕荣禄、不事君王的清德风流。5、受时代的影响。到了唐代,人们在宦游中开阔眼界,在山水里抒发激情。二、李白山水诗在题材上的特点1、描写面广,几乎写及了李唐王朝的
6、全部版图,对全国各地的景物几乎都有涉及。但以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为主。2、李白山水诗选景物大,往往是大山、大江,比如长江、黄河,卢山、天姥山等,很少是宁静的丘壑,优雅的林泉。如《望卢山瀑布》、《将进酒》。3、有些是真实的景物,有些是虚构的景物。而借游仙、梦境或幻境加以补充或组织的山水境界,便于理想和感情得以汪洋恣肆地抒发。《蜀道难》就是作者的想象之辞。4、有些不是完全的、纯粹的写景诗,而是在送别诗或其它诗歌中写景。三、李白山水诗在艺术上的特点1、以动态的角度观看景物,善于抓住动态的景物,有一种流动感、飞跃感。比如李白写水时,总是动态。如“飞流直下三千尺,
7、疑是银可落九天。”最为人称道的要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在烟花、碧空、长江与黄鹤楼组成的一片辽阔背景上,突现小舟消逝于碧空的动态画面,而定格在奔腾浩荡、渺茫无际的一川江水上。2、以想象、虚构之法写景,也就是说,写的景不是真实的,而完全是作者虚构的。如《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3、采用夸张之法。李白爱用夸张想象之笔来写雄山大川。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庐山秀出南斗旁,屏风九叠云锦张”,以驱走风霆、鞭挞海月的气势,描绘出祖国山水
8、的雄奇灵秀。庐山的秀拔壮丽,他便从纵观天地、俯视一切的高度来展示:“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